[实用新型]一种钢塑复合压力管无缝熔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17240.X | 申请日: | 2017-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2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宇;屠奔宽;屠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泽宇;屠奔宽;屠洪涛 |
| 主分类号: | F16L13/02 | 分类号: | F16L1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2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压力 无缝 熔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塑复合压力管无缝熔接结构,属于管道熔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管道工程的建设中,钢塑复合压力管材难以真正实现与塑料管件形成紧密封熔接,钢塑复合压力管材的插接端不可避免地与塑料管件的内环部存在熔接缝隙,从而出现渗漏现象,由于钢塑复合压力管材客观存在失圆缺陷(比如由制造、运输过程等引起),熔接缝隙将会不可控,从而影响熔接质量。
如何促使钢塑复合压力管材与塑料管件之间可靠无缝隙紧密封熔接,此乃管道业界的一个技术难题,申请人经过潜心不懈的努力,本申请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塑复合压力管无缝熔接结构,其可确保塑料管件的内环部与钢塑复合压力管材的内塑料层之间无缝隙熔接,提高了熔接质量。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塑复合压力管无缝熔接结构,包括塑料管件和钢塑复合压力管材,钢塑复合压力管材具有内塑料层、外塑料层和中间钢层,塑料管件具有至少一个内环部、一个外环部和一个环形承插腔,内环部的内径从内部向端口处逐渐变大,钢塑复合压力管材插入所述环形承插腔内,其改进点在于:还包括置于内环部其内壁上的环形衬套,此环形衬套的外端朝外弯折地固定于内环部的外端上,在内环部与环形衬套之间安装有弹性套,且弹性套其外端与内环部的外端对齐。
作为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上述环形衬套的内端与内环部制在一起。
上述内环部其内壁形成圆锥面,弹性套的外表面与内环部的内壁相适配,弹性套的内表面与环形衬套的外表面相适配。
上述外环部在其根部附近设置有可供钢塑复合压力管材熔接的观察部,所述观察部包括盲孔、位于盲孔中央的舌和连接盲孔内壁与所述舌的筋,该观察部邻近环形承插腔的底部。
上述观察部在钢塑复合压力管材插置至环形承插腔底部时,观察部其舌露出外环部的表面;而在钢塑复合压力管材与塑料管件熔接后,该熔接于外塑料层上的观察部其舌凹陷至外环部之内。
观察部可以用来检验钢塑复合压力管材是否插置到位,若观察部其舌露出外环部的表面,表明此钢塑复合压力管材已经插置到环形承插腔的底部;若观察部其舌未露出外环部的表面,表明此钢塑复合压力管材还未插置到环形承插腔的底部。
观察部还可以便利地检验塑料管件是否已熔接,若观察部其舌凹陷至外环壁内部,表明此塑料管件与钢塑复合压力管材已经熔接;若观察部其舌仅露出外环部的表面,则表明该塑料管件未经熔接,仅仅是插置了钢塑复合压力管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往环形衬套上套设弹性套的过程中,伴随着弹性套被约束于塑料管件的内环部与环形衬套之间。
当已插置在一起的钢塑复合压力管材与塑料管件受电磁感应加热熔融时,弹性套持续的挤压令受热软化的内环部形变,弹性套促使内环部充分填补因钢塑复合压力管材客观存在失圆缺陷而产生的熔接缝隙,冷却后彻底地消除了内塑料层与内环部之间的熔接缝隙,从而提高了熔接质量,避免了渗漏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除去图1右手侧的环形衬套和弹性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环形衬套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A向局部视图(观察部经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2、3、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一种钢塑复合压力管无缝熔接结构,包括塑料管件2和钢塑复合压力管材1,钢塑复合压力管材1具有内塑料层11、外塑料层12和中间钢层10,塑料管件2具有至少一个内环部21、一个外环部22和一个环形承插腔20,内环部的内径21d从内部向端口处逐渐变大,钢塑复合压力管材1插入所述环形承插腔20内,其改进点在于:还包括置于内环部21其内壁上的环形衬套3,此环形衬套3的外端31朝外弯折地固定于内环部21的外端上,在内环部21与环形衬套3之间安装有弹性套4,以使得该弹性套4被约束其中,且弹性套4其外端与内环部21的外端平齐。
钢塑复合压力管材1与塑料管件2电磁熔融时,软化状态的内环部21承受来自弹性套4的挤压作用以促使塑料管件2的内环部21与钢塑复合压力管材1的内塑料层11无缝熔接密封。
环形衬套3的外端31经折弯后抵触于内环部21的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泽宇;屠奔宽;屠洪涛,未经王泽宇;屠奔宽;屠洪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172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