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疏通的回肠造瘘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9741.X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8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海;赵军;杜军;赵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国海;杜军 |
主分类号: | A61F5/445 | 分类号: | A61F5/445;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41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导管管体 疏通 导管 回肠 造瘘 冲洗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疏通的回肠造瘘导管,包括导管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管体的管内设有冲洗管。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的实现疏通梗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阻断肠腔,防止吻合口漏的回肠造瘘导管。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路等特点。目前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案。长期以来,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7㎝)行经腹直肠癌前切手术(Dxion)术后吻合口漏是最严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 10%~20%。传统的结肠或回肠末端造口虽有预防和治疗吻合口漏的功效,但后期的造口还纳术常常使病人在经济、肉体和精神上承受更多的负担和痛苦,且对于绝大多数未发生吻合口漏的患者来说则有过度治疗之嫌。
近年来,外科学界发明了一种新的造口术式,如开展阑尾残端造瘘、回盲肠置管造口术,能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还能有效避免回结肠造口所致的并发症,并且避免再次手术回纳肠管。但上述置管造口术中采用的18~24号Foley导尿管皆为软管,管径较小,粪渣不易通过,容易导致导尿管管腔狭窄及梗阻,梗阻后需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导尿管,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既能预防吻合口漏,不增加患者创伤,又能防止梗阻的新回肠造瘘导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防止管道梗阻的回肠造瘘导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疏通的回肠造瘘导管,包括导管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管体的管内设有冲洗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在于,所述冲洗管为螺旋形
所述导管管体的上端开口可拆卸连接有疏通器。
所述疏通器包括手柄、连接部、螺旋叶片以及与导管管体连接的连接管。所述连接部与连接管相互配合卡接。
所述疏通器包括与导管管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管,以及一根搅拌针,所述连接管的内壁设有多个带孔的橡胶塞,所述搅拌针穿过所述橡胶塞的孔进入导管管体内。
所述导管管体的下端外壁上设有第一球囊,所述第一球囊的上端为波浪形。
所述导管管体的硬度为85A。
所述回肠造瘘导管还包括有压片和第二球囊,所述第二球囊为半球形。
在导管管体的下段,位于第一球囊的上部设有第三球囊,所述第三球囊与第一球囊之间的一段导管管体的外壁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连通引流腔管。
所述导管管体的上端开口可拆卸连接有控制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第一球囊的下端为圆柱形,且与导管管体下端的斜切口配套设置,这样可以与导管管体下端契合良好,防止管体尖端裸露,戳到肠道壁,产生不适感;上端为波浪形,可以缓解球囊长时间的压迫肠壁,从而降低肠道坏死的几率。
2.本实用新型设有冲洗管,方便疏通管体梗阻。
3.本实用新型设有疏通器,可以更好的实现疏通梗阻。
4.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之间还设有第三球囊,并设有引流孔,可以更进一步的降低肠液渗漏到吻合口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含冲洗管)。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含冲洗管)。
图4是图3的放大示意图(含冲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国海;杜军,未经赵国海;杜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97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