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脉穿刺用导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2829.9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45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万里;贺连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5/4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郭立中 |
地址: | 4100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针器 限位管 弧形槽 限位杆 本实用新型 静脉穿刺 穿刺针 卡槽 体内 容纳 伸出 长度方向一致 可转动连接 工作效率 角度可调 卡槽长度 稳定性强 穿刺 上顶面 下边缘 进针 外壁 成功率 开口 医护 痛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脉穿刺用导针器。该导针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穿刺针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一端与本体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管的外壁上设有与限位管长度方向一致的卡槽,卡槽内设有可沿卡槽长度方向运动的限位杆;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限位杆向外伸出卡槽并通过弧形槽伸出到本体外,所述弧形槽的下边缘上开设有若干可以容纳限位杆的凹槽;所述本体的上顶面和下底面上均开设有供穿刺针活动的开口。本实用新型的导针器使用方便,进针角度可调,稳定性强,能够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患者的痛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脉穿刺用导针器。
背景技术
B超引导下穿刺,能够探查血管的位置、走向,能够看到皮下血管,给操作者一双“天眼”,可以选择不明显肘上静脉,增加置管手臂的自由活动度和舒适度,减少置管并发症。穿刺时,一般需要借助导针器,目前市面上的导针器只有1cm、1.5cm、2cm三种型号。这些导针器是独立的,一般是护士在B超下判断超声探头与皮下血管的距离后再选择,有时无法判断准确的深度,或者对于与皮肤表面距离为0.5cm、0.6cm等等其他深度的血管,不能准确穿刺,造成穿刺失败。
中国专利说明书CN205672311U公开了一种用于静脉穿刺的多角度导针器,该导针器虽然能够实现在穿刺的过程中对进针角度进行调整,但是其调节装置仅仅通过一个螺栓固定于连接块上,通过使得穿刺针跟随调节装置一起绕固定轴转动来调节穿刺针的进针方向,显然,仅通过一个点的固定,实际进针时,调节装置容易移位,改变进针方向,导致穿刺失败。而且,当将调节装置调节至某一角度,在拧紧螺栓将调节装置固定在该位置时,操作者需一手保持调节装置的现有位置,一手拧紧螺栓,难以保证调节装置一直保持在目标角度处,导致最终穿刺方向与目标方向不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穿刺角度可调且稳定性强的静脉穿刺用导针器,提高穿刺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静脉穿刺用导针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穿刺针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一端与本体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管的外壁上设有与限位管长度方向一致的卡槽,卡槽内设有可沿卡槽长度方向运动的限位杆;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限位杆向外伸出卡槽并通过弧形槽伸出到本体外,所述弧形槽的下边缘上开设有若干可以容纳限位杆的凹槽;所述本体的上顶面和下底面上均开设有供穿刺针活动的开口。
所述限位杆包括杆体,杆体的一端通过挡块卡合在卡槽内,通过挡块的设置,限位杆不会轻易地脱落,影响后续使用。
所述杆体伸出到本体外的一端设有杆帽,方便对限位杆的操作。
所述限位管的一端铰接在本体内壁上。
所述限位管通过销轴与本体内壁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本体的右侧壁外壁上设有胶黏层,方便将导针器固定到超声探头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一体化静脉穿刺套件,包括上述的导针器,所述导针器的限位管内设有穿刺针。
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限位管可在本体内壁自由转动,通过弧形槽、限位杆、凹槽的配合作用,当限位管运动到某一位置后,可推动限位杆,使得限位杆被卡到相应的凹槽内,这样限位杆通过两个固定点(一个为限位管与本体的可转动连接点,一个为限位杆与凹槽的卡合点)稳定地定位在本体内某一位置处。
使用时,先将导针器固定到超声探头的相应位置处,穿刺针通过本体上的开口、限位管伸向皮肤,直接转动穿刺针调整进针方向,或通过调节限位杆在弧形槽内的位置来调节进针方向,调整至目标角度或合适角度后,将限位杆卡合到相应的凹槽内,然后即可实现稳定的穿刺;穿刺时,需要调整角度时,将限位杆从凹槽内推出,重新进行调整即可。优选地,为了方便位置识别,可以在凹槽处标注出各个凹槽对应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28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活塞的微量注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免缝合固定的胸腔穿刺植管引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