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1602.2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6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郑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嫒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接触 透镜 高密度 光纤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几乎是每半年翻一番。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已成为世界性的热潮。而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和支柱的光纤通信技术更是成为重中之重。很多国家和地区不遗余力地斥巨资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及其产业,光纤通信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光纤连接器作为光纤通信中关键的一环,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地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
随着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家)的大规模推进,光纤网络向更大带宽、更大容量的方向迅速发展,光接入网中光纤交接的数量需求愈来愈多,对相应硬件设备的交接容量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光纤连接器的安装密度越来越高,相应的体积越来越小,尤其是要求光纤连接器接口端面的横向尺寸尽可能地缩小,以实现在现有设备物理容积不变的基础上,提高光纤连接器的安装密度。
在美国,2009年已经大范围推广40G网络技术,2014年已着手320G/800G网络的研发和拓展。日本100G/400G网络在2016年已经大力推广并付诸商业应用。2015年中国正式升级中心机房的40G传输技术。中国预计2018-2019年左右开始实现100G/400G网络升级。而针对800G的带宽高度,目前只有美国 USConec一家公司拥有此技术,作为美国未来网络升级的储备研发,可技术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提高。高密对光连接接口一直是限制中国光模块发展的瓶颈,截至2016年中国可实现100G光模块量产的企业只有华为一家。模块厂家的技术升级都受限于光接口连接器技术的发展。
现有的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光纤之间插接稳定性不足,容易松动,严重影响光信号的稳定性。
故,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光信号稳定性的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的光信号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非接触透镜的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其包括:
光纤连接器壳体,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内的前端包括一用于和插头壳体插接配合的连接腔体,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内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光纤单元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腔体连通;
面板,包括一供所述插头壳体穿过的光纤连接口,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前端;
多个所述连接光纤单元,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内且伸入所述连接腔体,所述连接光纤单元正对所述光纤连接口;所述连接光纤单元包括透镜外套管、和所述透镜外套管同轴设置的光学微透镜,所述光学微透镜固定在透镜外套管内的前端;
所述连接腔体包括位于所述连接腔体前端的第一连接腔体和自所述第一连接腔体的后端向四周外侧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腔体;所述插头壳体的后端凹设有沿着所述插头壳体周面延伸的凹槽环;
其中,当所述插头壳体和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插接时,所述第二连接腔体和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外壁界定形成第一注胶空间;所述凹槽环和所述第一连接腔体的壁面形成第二注胶空间;
且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分别用于给所述第一注胶空间和第二注胶空间注胶的第一注胶窗口和第二注胶窗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注胶窗口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顶部前端,所述第二注胶窗口包括一位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外壁面的上口面和位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内壁面的下口面,所述上口面的面积向所述下口面的面积逐渐缩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注胶窗口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的顶部后端,所述第一注胶窗口呈一圆角矩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光纤单元呈矩阵式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光学微透镜固定在透镜外套管内的前端,所述光学微透镜的前端面和透镜外套管的前端面之间设置有空气间隙,且所述光学微透镜的端面设置有防反射膜。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空气间隙在所述连接光纤单元的轴向长度为0.3mm至0.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嫒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嫒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16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