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凝液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7231.0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5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曾小峰;潘华;刘佶鑫;王洪;高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1/26;B01D1/30;F25D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8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凝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液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离子膜电解出来的32%碱经过三效逆流降膜蒸发后产出50%碱,在蒸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次汽冷凝液,温度约70℃,收集在冷凝液罐中,然后经冷凝液泵送出界区供一次盐水工序化盐使用。由于一次盐水工序是工业盐和卤水混合使用,当卤水使用量增大时,所用的化盐水就减少,同时50%碱二次气冷凝液的需求量急剧下降,多余的冷凝液会直接外排而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凝液回收利用装置,避免了冷凝液外排而造成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冷凝液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冷凝液罐、泵、盐水工序支路系统和冷凝液回收系统;所述冷凝液罐下部和所述泵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泵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盐水工序支路系统和所述冷凝液回收系统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所述冷凝液回收系统包括循环水换热器、冷冻水换热器和纯水罐;循环水换热器的进水口与泵的出水口通过连接管道连接,循环水换热器的出水口与冷冻水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道连接,冷冻水换热器的出水口与纯水罐的上部通过连接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泵的出水口端加设一条冷凝液回收系统,使盐水工序支路系统中的冷凝液需求量下降时,泵送出的过量的冷凝液会送入冷凝液回收系统,依次经过循环水换热器和冷冻水换热器将冷凝液冷却至25℃以下,再将冷却后的冷凝液送入纯水罐中备用,从而实现了冷凝液的回收利用,避免了冷凝液外排而造成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循环回水口和循环上水口,使循环水通过循环回水口和循环上水口在循环水换热器形成流动循环水,实现对循环水换热器中的冷凝液初次降温。
优选地,所述循环回水口设在循环水换热器左侧的下部,循环上水口设在循环水换热器右侧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冷冻水换热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冷冻水出水口和冷冻水进水口,使冷冻水通过冷冻水出水口和冷冻水进水口在冷冻水换热器中形成流动冷冻水,实现对冷冻水换热器中的冷凝液二次降温。
优选地,所述冷冻水出水口设在冷冻水换热器左侧的下部,冷冻水进水口设在冷冻水换热器右侧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的进水口设在循环水换热器左侧的上部,循环水换热器的进水口设在循环水换热器右侧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冷冻水换热器的进水口设在冷冻水换热器左侧的上部,冷冻水换热器的出水口设在冷冻水换热器右侧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泵的出水口端加设一条冷凝液回收系统,使盐水工序支路系统中的冷凝液需求量下降时,泵送出的过量的冷凝液会送入冷凝液回收系统,依次经过循环水换热器和冷冻水换热器将冷凝液冷却至25℃以下,再将冷却后的冷凝液送入纯水罐中备用,从而实现了冷凝液的回收利用,避免了冷凝液外排而造成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冷凝液罐中的冷凝液温度约为 70℃,循环水换热器和冷冻水换热器分别通过对循环水和冷冻水的循环流动,实现了对冷凝液回收系统中的冷凝液的二级降温处理,保证了将70℃左右的冷凝液降至25℃以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冷凝液罐,11-泵,2-盐水工序支路系统,3-冷凝液回收系统, 31-循环水换热器,32-循环回水口,33-循环上水口,34-冷冻水换热器,35- 冷冻水出水口,36-冷冻水进水口,37-纯水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72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