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车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9714.6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9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冯小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小童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B62K2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4 | 代理人: | 蔡志勇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车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把。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骑行运动,骑行既能够达到锻炼身体,也能够带领人们去各种地方,给骑行者带来挑战。因此,人们对自行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自行车的刹车线、换挡线均在自行车车把的外部,有的刹车线或换挡线过长,容易在狭小的地方被勾住,既不美观,也不利于骑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走线的自行车车把,使得自行车车把外的线更少,在骑行途中也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车把,包括横向把杆、安装在横向把杆两端的把套及垂直于横向把杆并安装在其中部的纵向把杆,所述横向把杆及纵向把杆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并且相互连通;
把套内侧的横向把杆上设有两个中空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靠近把套端面为平面,该平面上均设有1~3个进线孔,所述把套与第一凸起部之间的距离为10~50mm,所述进线孔与横向把杆的内部连通,所述纵向把杆的外壁面下方设有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上设有2~6个与进线孔连通的出线孔。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车把,所述第一凸起部呈扁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凸起部水平安装,第一凸起部与横向把杆圆弧过度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车把,所述第二凸起部呈扁矩形,出线孔设于第二凸起部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车把,所述把套包括减震套及安装在减震套两端的锁紧环。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车把,所述减震套包括的主体为橡胶体,所述橡胶体外壁面沿减震套轴向嵌入有用于吸汗的海绵条。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车把,所述海绵条的宽度为3~7mm,厚度为2~5mm。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车把,所述减震套的内壁面嵌入有装有设定压力气体的管状气囊,所述气囊呈螺旋形均匀嵌入至减震套的内壁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自行车车把的横向把杆上设有第一凸起部,在纵向把杆上设有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通过横向把杆及纵向把杆中空的内部连通,并且设有进线孔及出线孔,从而能够将对刹车线、变速挡线及减震调节线通过内走线的形式进入到把杆内部,并且从纵向把杆下部伸出,从而使得把杆外部没有各种把干线,从而使得自行车外观更加简洁、好看,并且能够增加自行车的安全性,特别是山地自行车,在林间或其他地方骑行,不会被异物勾住,也使得线管更加安全;
2、对把杆上设有的把套,该把套具有减震橡胶与气囊,从而使得把套的舒适度及手感更加舒适,能够将在骑行过程中的震动降低到最小,增加骑行的舒适度,也能够增加骑行的安全性,降低长时间骑行不平路段的疲劳,通过在把套为设有能够吸汗的海绵条,能够将在骑行过程中手心的汗吸走,并且海绵中间有气孔,能够增加手与把套之间的通风,从而减少出汗,增加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自行车车把的俯视图;
图2是自行车车把的仰视图;
图3是自行车车把的右视图;
图4是把套的剖面图。
图中标记:1-横向把杆、101-第一凸起部、102-进线孔、103-第二凸起部、104-出线孔、2-把套、201-锁紧环、202-减震套、203-海绵条、204-气囊、205-橡胶体、3-纵向把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的自行车车把,包括横向把杆1、安装在横向把杆1两端的把套2及垂直于横向把杆1并安装在其中部的纵向把杆3,所述横向把杆1及纵向把杆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并且相互连通;横向把杆1或纵向把杆3的材质为铝合金材质,也可为价格较高的碳纤维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小童,未经冯小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97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助力车车架
- 下一篇:一种双踏板驱动的滑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