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机油量传感器固定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9301.8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9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鑫;臧宁;姜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达机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37/02 | 分类号: | B64D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传感器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燃油测控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飞机油量传感器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飞机油量传感器实际上是一个圆筒形电容器,安装在飞机油箱中,用于感受飞机油箱中的剩余燃油量,输出电容信号。飞机油量传感器由同轴安装的双层薄壁铝合金管组成,即油量传感器的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相当于电容器的两极。现有技术中油量传感器的内管和外管采用螺钉固定,其存在问题包括:在飞机飞行振动过程中,易造成螺钉松动,从而造成内管和外管固定不牢固,电容值发生改变,影响油量数据测量的准确性;螺钉存在脱落于飞机油箱中的可能性,带来不安全的因素;油量传感器装配时,涉及零部件较多,装配步骤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能的飞机油量传感器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飞机油量传感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十字交叉设置的横杆和竖杆,飞机油量传感器的内管、外管分别打孔,横杆、竖杆分别从内管、外管上的孔中穿过,将内管、外管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横杆、竖杆一体成型,横杆与竖杆的交点与传感器中心点一致。
进一步优化,横杆、竖杆上设有凹凸防滑纹,凹凸防滑纹的凸棱端部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为:
a、可保证油量传感器内管、外管的同轴度,实现其同轴安装的要求,保证其电气特性的基本一致性;
b、提高油量传感器内管、外管固定的稳定度;
c、提高了飞机油量传感器的安全性,避免原固定方法中的螺钉有可能脱落于飞机油箱中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一所述飞机油量传感器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二所述飞机油量传感器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具体实施例二所述飞机油量传感器固定支架的横杆剖视图;
图4为具体实施例二所述飞机油量传感器固定支架固定传感器的主视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二所述飞机油量传感器固定支架固定传感器的侧视图;
图6为具体实施例一所述飞机油量传感器固定支架的固定传感器的主视图;
图7为具体实施例一所述飞机油量传感器固定支架固定带有信号接收/发送装置油量传感器的主视图;
图8为具体实施例一所述飞机油量传感器固定支架固定带有信号接收/发送装置油量传感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例一: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飞机油量传感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十字交叉设置的横杆1和竖杆2,其横杆1和竖杆2为离体状态,飞机油量传感器的内管、外管分别打孔,横杆、竖杆分别从内管、外管上的孔中穿过,将内管、外管固定。
所述横杆1、竖杆2上设有凹凸防滑纹,凹凸防滑纹的凸棱端部为三角形。
所述横杆1和竖杆2材质为高分子热熔材料。
本具体实施例适用范围:
(1)对于仅具有内管31、外管32的飞机油量传感器,请参阅说明书附图6所示,内管31、外管32分别打孔,横杆1、竖杆2分别从内管31、外管32上的孔中穿过,将内管31、外管32固定。
(2)对于具有内管31、外管32、信号接收/发送装置33的飞机油量传感器,请参阅说明书附图7和图8所示,信号导管34两端打孔,横杆1和竖杆2分别从孔中穿过固定,同时内管31、外管32分别打孔,横杆1、竖杆2两端分别从内管31、外管32上的孔中穿过,将内管31、外管32、信号接收/发送装置33固定于一体。
具体实施例二: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2和图3所示,飞机油量传感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十字交叉设置的横杆1和竖杆2。
所述横杆1、竖杆2一体成型,横杆1与竖杆2的交点与传感器中心点一致。
所述横杆1、竖杆2上设有凹凸防滑纹,凹凸防滑纹的凸棱端部为三角形。
所述横杆1和竖杆2材质为高分子热熔材料。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4和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例适用仅具有内管31、外管32的飞机油量传感器,内管31、外管32分别打孔,横杆1、竖杆2分别从内管31、外管32上的孔中穿过,将内管31、外管32固定。本具体实施例相对具体实施例一,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达机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航达机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93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及其充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