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BIM管道综合优化中央控制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8969.0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7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光;刁先军;龙开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旺辉建筑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im 管道 综合 优化 中央 控制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BIM管道综合优化中央控制板,其特点是:所述BIM管道综合优化中央控制板为烧录有导入模型单元、整合模型单元、碰撞检测单元、管道综合检查单元、优化模型单元、3D技术交底单元、4D虚拟施工单元、720度现场漫游单元的中央控制板;所述导入模型单元、整合模型单元、碰撞检测单元、管道综合检查单元、优化模型单元、3D技术交底单元、4D虚拟施工单元、720度现场漫游单元分别与管道综合优化处理器相连结;通过基于BIM管道综合优化中央控制板的实时系统,达到了整个系统任务完成时间可控、功耗低、实时性强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BIM的管道综合优化中央控制板。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专业包括建筑专业、结构专业、给排水专业、暖通专业、电气专业、装饰专业,常规的安装方法是各个专业各自独立安装,缺乏整体沟通,这样的后果是在管线综合排布施工中出现不能合理利用空间、不能保证结构安全、不便于施工和维护、不能满足装饰要求、不能满足重点难点部位特殊要求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得不返工,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源是各个施工方提供的设计模型均为专业二维平面的设计模型,在专业二维平面中很多问题是检测不到的,只有在三维空间中才能发现问题。
现有技术为解决以上问题一般采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模型,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但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BIM应用普遍存在实时性差的问题。原因是应用BIM模型一般是在上位机的操作系统中,如WINDOWS操作系统,由于操作系统面对的负载通常是变化的,有时任务少、有时任务重,虽然WINDIWS操作系统配有很高频率CPU,但只限于在任务不多的时候可以非常快的处理速度执行任务,但是,当后台任务正在运行,比如下载文件或正在杀毒,这时候前台的程序响应非常漫长,甚至会失去响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PC机界面常常弹出“应用程序没有响应,如果您继续等待,程序可能会响应,您想结束这个进程吗”,这并不是说WINDOWS系统不够快或效率不够高,而是该系统不是一个实时操作系统。因此,现有技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BIM 应用存在实时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BIM的管道综合优化中央控制板,达到管道综合排布科学、合理、高效、美观、安全的效果,以及解决应用BIM系统的实时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BIM管道综合优化中央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BIM管道综合优化中央控制板为烧录有导入模型单元、整合模型单元、碰撞检测单元、管道综合检查单元、优化模型单元、3D技术交底单元、4D虚拟施工单元、720度现场漫游单元的中央控制板;所述导入模型单元、整合模型单元、碰撞检测单元、管道综合检查单元、优化模型单元、3D技术交底单元、4D虚拟施工单元、720度现场漫游单元分别与管道综合优化处理器相连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BIM管道综合优化中央控制板向施工现场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管线排布模型、提供满足重点难点部位要求的管线排布模型、提供满足结构要求的管线排布模型、提供便于施工和维护的管线排布模型、提供满足装饰要求管线排布模型,为后续施工进行3D 可视化交底提供依据,避免管线冲突造成的返工,节约施工周期。2、通过基于BIM管道综合优化中央控制板的实时系统,达到了整个系统任务完成时间可控、功耗低、实时性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BIM管道综合优化中央控制板功能单元框图;
图2为BIM管道综合优化中央控制板应用效果图;
图3为BIM管道综合优化以前的效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旺辉建筑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旺辉建筑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89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塑料盛放装置
- 下一篇:芯体-容器接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