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榛子采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6713.6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1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侯东梅;梁锁兴;王文平;席海源;张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46/00 | 分类号: | A01D4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榛子 采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榛子采摘装置,属于榛子采摘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榛树,属桦木科榛属植物,又称山板栗、尖栗、棰子等。在中国境内有8个种类2个变种,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榛树是果材兼用的优良树种。榛子为多年生乔木或灌木,树高一般为115~2m。目前榛子的采摘,主要是人工采摘,采摘效率低,并且榛子上的色素容易将手染色,而且还容易划伤手和手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对榛子进行采摘,工作效率高的榛子采摘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榛子采摘装置,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一侧固定有收集桶,所述操作杆的上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水平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垂直设置有固定切割刀,所述支撑架上通过转轴安装有手柄杆,所述手柄杆的端部垂直设置有活动切割刀,所述固定板和手柄杆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操作杆的侧部设置有耳板,所述收集桶的侧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耳板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集桶为镂空结构,且收集桶位于切割刀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操作杆上设置有防护胶套。
优选的,所述操作杆的长度为40-6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同时利用切割刀进行快速切割,切割效率高,大大提高了榛子的采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收集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榛子采摘装置,包括操作杆1,操作杆1的长度为40-60cm,操作杆1的一侧固定有收集桶2,操作杆1的上安装有支撑架3,支撑架3上水平设置有固定板4,固定板4上垂直设置有固定切割刀5,支撑架3上通过转轴6安装有手柄杆7,手柄杆7的端部垂直设置有活动切割刀8,固定板4和手柄杆7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9。
其中,操作杆1的侧部设置有耳板10,收集桶2的侧部设置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和耳板10通过螺栓12进行连接。收集桶和操作杆连接固定更加方便。收集桶2为镂空结构,且收集桶位于切割刀的下部,收集桶更加轻便,便于野外使用。操作杆1上设置有防护胶套13,主要起防滑作用。
本实用新型小巧轻便,便于野外使用。在使用时主要单手操作,将榛子卡在固定切割刀和活动切割刀之间,通过手柄杆进行切割,能够迅速将榛子摘下,并掉入收集桶内,操作方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67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