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布式变风量送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4547.6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0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车轮飞;李文胜;王华兵;林昶隆;付维纲;蔡崇庆;刘俊;赵建伟;夏继豪;胡清华;陈玉远;甘甜;李森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11/74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方可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风量 送风 系统 | ||
1.一种分布式变风量送风系统,其包括送风干管和与送风干管连通的多个送风支管,各个送风支管连通不同的空调房间,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括一次风机(1),送风干管电动风阀(2),送风支管电动风阀(3),二次风机(4),主控制柜(5),末端控制柜(11),环境反馈器(17)以及静压传感器(18),
其中,一次风机(1)设置在送风干管端口处,送风干管电动风阀(2)设置在送风干管上,且同时位于一次风机(1)出风口下游和送风支管进风口上游,送风干管电动风阀(2)用于通过调节自身阀口开闭而控制送风干管中风量,
送风支管电动风阀(3)设置在送风支管端口处,二次风机(4)设置在送风支管上且位于送风支管电动风阀(3)的风向下游,
环境反馈器(17)设置各个空调房间中,用于反应各个空调房间的温度或者空气品质,静压传感器(18)设置在送风干管管路末端,用于测量送风干管中的风压大小,
主控制柜(5)同时与一次风机(1)、送风干管电动风阀(2)以及静压传感器(18)相电连接,用于根据静压传感器(18)反馈的送风干管中风压大小调节一次风机(1)的运转频率,还用于根据一次风机(1)的运转频率而开闭送风干管电动风阀,
末端控制柜(11)同时与二次风机(4)、送风支管电动风阀(3)和环境反馈器(17)相电连接,用于根据环境反馈器(17)反馈的空调房间中温度或者空气品质调节二次风机(4)的运转频率和启停送风支管电动风阀(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变风量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控制柜(5)包括干管电源空气开关(6),主风机控制模块(7),主风阀控制模块(8),主风机变频器(9)以及电动风阀主执行器(10),其中,
干管电源空气开关(6)用于控制整个主控制柜(5)中电气元件的电源通断,
主风机控制模块(7)同时与静压传感器(18)、主风机变频器(9)相电连通,风机变频器(9)与一次风机(1)相电连接,主风机控制模块(7)用于根据静压传感器(18)反馈的送风干管中风压大小发出变频信号,并将该变频信号传输至主风机变频器(9),从而调节一次风机(1)的运转频率,
主风阀控制模块(8)同时与静压传感器(18)、电动风阀主执行器(10)相电连通,电动风阀主执行器(10)同时还与送风干管电动风阀(2)相电连通,主风阀控制模块(8)用于根据静压传感器(18)反馈的送风干管中风压大小发出风阀控制信号,并将该风阀控制信号传输至电动风阀主执行器(10),从而启停送风干管电动风阀(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变风量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末端控制柜(11)包括支管电源空气开关(12),末端风机控制模块(13),末端风阀控制模块(14),末端风机变频器(15)以及电动风阀末端执行器(16),其中,支管电源空气开关(12)用于控制整个末端控制柜(11)中电气元件的电源通断,
末端风机控制模块(13)同时与环境反馈器(17)、末端风机变频器(15)相电连通,末端风机变频器(15)与二次风机(4)相电连接,末端风机控制模块(13)用于根据环境反馈器(17)反馈的空调房间的实际温度或者空气品质发出变频信号,并将该变频信号传输至末端风机变频器(15),从而调节二次风机(4)的运转频率,
末端风阀控制模块(14)同时与环境反馈器(17)、电动风阀末端执行器(16)相电连通,电动风阀末端执行器(16)同时还与送风支管电动风阀(3)相电连通,末端风阀控制模块(14)用于根据环境反馈器(17)反馈的室内温度或者空气品质发出风阀控制信号,并将该风阀控制信号传输至电动风阀末端执行器(16),从而控制送风支管电动风阀(3)的开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变风量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反馈器(17)为直接测量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或通过测量二氧化碳浓度而反应室内空气品质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45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气通风的实木地板结构
- 下一篇:光学填充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