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2237.0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8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杨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东湖学院;杨伦 |
主分类号: | B66B1/14 | 分类号: | B66B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21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升降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的控制装置,属于建筑施工升降机的控制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升降机亦称施工电梯、施工升降机。在香港、东南亚俗称“䢂”,一般是指在建筑工地上垂直运送行人或建材货物的运输工具。目前,全球的建筑升降机总数超过800万部,是当代建筑工业使用最多的垂直型人货运输工具。
现有技术公开了的种建筑工程用安全升降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位置检测器、变频器、主电机、制动线圈、报警器、断路器,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线路连接位置检测器,控制电路的一个输出端线路连接变频器,另一个输出端连接制动线圈,所述变频器和制动线圈连接主电机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同时在控制电路和位置检测器之间设置断路器以及与断路器连接报警器。但是现有技术不能进行无线远程控制,不能及时对数据进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的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位置检测器、断路器、报警器、控制电路、微处理器、无线模块电路、升降机,所述控制电路与位置检测器通过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位置检测器中间设有断路器,所述断路器与控制电路、位置检测器通过电连接,所述断路器与报警器相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微处理器通过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内设有无线模块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升降机通过电连接,所述升降机由升降轨道、升降机门、左支架、底板、右支架、升降台、右轨道、连接板、横杆组成,所述左支架通过横杆与右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架与底板相焊接,所述底板与右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右支架与左支架相互平行,所述左支架与横杆相互垂直,所述横杆与底板相互平行,所述左支架与升降轨道活动连接,所述右轨道与右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升降轨道与右轨道通过升降台相连接,所述升降台上设有升降机门,所述连接板与升降轨道的顶部相连接,所述连接板与右轨道的顶部相连接,所述连接板与升降台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位置检测器设在升降轨道与升降机门的连接处,所述控制电路由电源电路模块、上升控制电路模块、下降控制电路模块、速度控制电力模块、换速电路模块、制动电路模块组成,所述电源电路模块与上升控制电路模块、下降控制电路模块通过电连接,所述速度控制电力模块与换速电路模块相连接,所述换速电路模块与制动电路模块通过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电路由红外接收头、电源端子、电路板、芯片、红外头扩展器、红外发射器组成,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红外接收头、电源端子、芯片、红外头扩展器、红外发射器,所述芯片设于电源端子与红外头扩展器的中间,所述红外接收头与红外发射器通过电连接,所述电源端子与微处理器通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台为长方体。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架的的高度数值与右支架的高度数值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门有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的长度数值比左支架、右支架中间的水平距离大。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架采用钢铁材质,具有硬度大,强度高,承受能力强的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模块电路的发射距离为10-15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在设有无线模块电路,能够通过无线进行远程控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提高升降机的安全保障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的控制装置的无线模块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的控制装置的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位置检测器-1、断路器-2、报警器-3、控制电路-4、微处理器-5、无线模块电路-6、升降机-7、升降轨道-701、升降机门-702、左支架-703、底板-704、右支架-705、升降台-706、右轨道-707、连接板-708、横杆-709、电源电路模块-201、上升控制电路模块-202、下降控制电路模块-203、速度控制电力模块-204、换速电路模块-205、制动电路模块-206、红外接收头-601、电源端子-602、电路板-603、芯片-604、红外头扩展器-605、红外发射器-6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东湖学院;杨伦,未经武汉东湖学院;杨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22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