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苯酚、甲醛的高浓度VOC废气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6442.6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0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威;华玉龙;孙红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7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9 | 代理人: | 梁斌 |
地址: | 3100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酚 甲醛 浓度 voc 废气 预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苯酚、甲醛的高浓度VOC废气预处理系统,属于VOC废气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废气的污染防治问题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对于VOC废气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冷凝回收法、吸附法、热破坏法、生物处理法等。其中冷凝回收法主要适用于浓度高、温度比较低且气量小的有机废气处理;吸附法主要适用于低浓度、高流通量的有机废气;热破坏法对于浓度较低的有机废气处理效果比较好;生物处理法则适用性较广。
当运用吸附法或热破坏法处理含苯酚、甲醛的高浓度VOC废气时,需结合预处理系统通过碱洗程序先大范围降低污染物浓度,以保证后续处理的效率。传统的预处理系统为空塔喷淋,采用逆废气流向喷淋碱液的方式,吸收反应污染物,如申请号为201621040609.2的中国专利所示。此方法去除效率有限,运行动力设备较多,因此亟待开发新的预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造运行方便、故障率低、去除效率高的含苯酚、甲醛的高浓度VOC废气预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苯酚、甲醛的高浓度VOC废气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输送系统、吸收反应系统、加药系统和废水排放系统;
收集输送系统包括负压烟道、引风机和正压烟道;负压烟道的出口与引风机的进口连接,引风机的出口与正压烟道的进口连接;
吸收反应系统包括均质塔、均布器、除雾器、除沫器和反应池;均质塔上设有气体出口、药剂进口、废水出口和气体入口;反应池、均布器、除雾器和除沫器沿着烟气流动方向按顺序安装在均质塔内;反应池与均布器连接;药剂进口和废水出口均与反应池连接;气体入口与均布器连接;正压烟道的出口与均质塔的气体入口连接;
加药系统包括氢氧化钠溶液输送管道、电磁阀、流量计、工艺水管道、调节阀、水表和汇流母管;电磁阀和流量计安装在氢氧化钠溶液输送管道上,调节阀和水表安装在工艺水管道;氢氧化钠溶液输送管道和工艺水管道与汇流母管相连,汇流母管与均质塔的药剂进口相连;
废水排放系统包括溢流母管、溢流支管、混凝土地坑、废水泵和废水输送管道;溢流支管的进口与溢流母管相连,出口与混凝土地坑相连;溢流母管与均质塔的废水出口相连;废水泵安装在混凝土地坑内,废水泵的出口与废水输送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除雾器为带钩折流板除雾器;所述的除沫器为丝网除沫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氢氧化钠溶液输送管道与汇流母管的接口标高高于最高操作液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艺水管道与汇流母管的接口标高高于最高操作液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汇流母管和溢流母管管径相同,且与均质塔的接口标高相同;汇流母管和溢流母管位于均质塔的不同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溢流支管最低点设置在混凝土地坑的最低液位以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溢流支管数量为2个以上,呈上下设置构成多层结构;所述的溢流母管数量为2个以上;每个溢流母管与溢流支管的接口高度均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气体释放系统,气体释放系统包括气体释放阀和气体释放管道;气体释放阀安装在气体释放管道上;气体释放管道的进口与混凝土地坑相连,出口通过负压烟道与引风机相连。
一种含苯酚、甲醛的高浓度VOC废气预处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开始运行时,首先向氢氧化钠溶液输送管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向工艺水管道加入工艺水,氢氧化钠溶液和工艺水在汇流母管中混合,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稀释后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均质塔内的反应池;
接着启动引风机,含苯酚、甲醛的高浓度VOC废气通过负压烟道的收集,依次经过引风机和正压烟道后进入均质塔中,在均布器的作用下,含苯酚、甲醛的高浓度VOC废气被均匀压入稀释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大部分的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甲醛被工艺水吸收;经过反应处理的VOC废气,依次通过除雾器和除沫器处理,使得VOC废气中的液滴含量满足后续处理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未经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64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卫星及规避空间碎片的方法
- 下一篇:中空的大承载强机动航天器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