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油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4575.X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8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竺朝林;祝世华;吴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威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3211 | 代理人: | 程安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油底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底壳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油底壳。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动机系统由发动机本体和油底壳组成,油底壳经常与发动机协同使用,为此油底壳是汽车发动机上主要的零部件之一。油底壳又称为下曲轴箱,用于封闭曲轴箱并存储润滑油,油底壳中润滑油通过设置在油底壳内的吸油管由机油泵把机油泵送到各摩擦副表面来进行润滑和散热,润滑后的润滑油将被收集和储存在油底壳中,防止润滑油氧化。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的缸体通过吸油管道和吸油盘从铸铝油底壳种吸取润滑油。由于吸油盘和铸铝油底壳采用分体设计,单独制造,然后将相互独立的吸油盘和铸铝油底壳再装配在一起,导致吸油盘的安装结构非常复杂、零部件较多,且发生故障的风险大,维修成本高,进而导致油底壳的制造成本较高。而且现有油底壳的密封方式多采用涂胶密封,但是在油底壳与缸体的螺栓连接处,胶面容易断裂,使机油易从螺栓孔周围渗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油底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油底壳,方便生活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内部设有机油隔板,所述机油隔板与油底壳本体为一体成型,所述机油隔板将油底壳本体分成浅油槽和深油槽,所述浅油槽和深油槽通过输油通道连接,所述机油隔板的两侧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上沿均匀分布有一圈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为半球形,所述密封槽的底部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的直径小于密封槽的直径,所述油底壳本体上沿相邻密封槽之间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凹槽与密封槽的接触处设有多道挡边,所述挡边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密封槽边缘处的挡边处均匀涂有密封胶。
优选的,所述机油隔板的顶部弯折成翻边。
优选的,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上沿凹槽处以及凹槽的两侧均有涂有密封胶。
优选的,所述深油槽中的输油通道前端设有吸油盘,所述吸油盘的与油底壳本体局部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机油隔板与油底壳本体一体成型,简化了生产工艺,方便了吸油盘的安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涂胶通过密封槽边缘处的挡边进行涂布,可以避开螺栓,在连接缸体时不会使胶面断裂,从而提高油底壳的防漏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油底壳本体上沿局部示意图;
图中:1-油底壳本体,2-密封槽,3-螺栓孔,4-凹槽,5-挡边,6-机油隔板,7-输油通道,8-加强筋,9-吸油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1,所述油底壳本体1内部设有机油隔板6,所述机油隔板6与油底壳本体1为一体成型,所述机油隔板6将油底壳本体1分成浅油槽和深油槽,所述浅油槽和深油槽通过输油通道7连接,所述机油隔板6的两侧设有若干加强筋8,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上沿均匀分布有一圈密封槽2,所述密封槽2为半球形,所述密封槽2的底部设有螺栓孔3,所述螺栓孔3的直径小于密封槽2的直径,所述油底壳本体1上沿相邻密封槽2之间设有凹槽4。
所述凹槽4与密封槽2的接触处设有多道挡边5,所述挡边5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密封槽2边缘处的挡边5处均匀涂有密封胶,所述机油隔板6的顶部弯折成翻边,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上沿凹槽4处以及凹槽4的两侧均有涂有密封胶。,所述深油槽中的输油通道7前端设有吸油盘9,所述吸油盘9的与油底壳本体1局部焊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机油隔板6与油底壳本体1一体成型,简化了生产工艺,方便了吸油盘9的安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涂胶通过密封槽2边缘处的挡边5进行涂布,可以避开螺栓,在连接缸体时不会使胶面断裂,从而提高油底壳的防漏油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威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瑞安市威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45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