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密封性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6308.8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5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徐王彬;蒲彦宁;邹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34 | 分类号: | G01M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罗满 |
地址: | 6105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密封性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密封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密封性是表征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锂离子电池密封性不佳,导致空气中的水分进入电池内部,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导致电池的安全性和电性能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工锂离子电池时通常需要对电池的密封性进行检测。
目前,锂离子电池行业通常采用向锂离子电池壳体内充气或向壳体充气的方式检测锂离子电池的密封性,然而上述检测方式需要的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价格高昂,生产效率低,且维护和维修都比较麻烦,并且需要专人操作检测设备,增加了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和维护均十分方便,检测操作也很简单的电池密封性测试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密封性测试装置,包括第一连通结构、第二连通结构、T型接头、过渡容器和真空产生装置;所述第一连通结构的一端用于与电池的注液孔密封衔接,另一端与所述T型接头的第一接头密封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结构的一端用于与密封测试片密封衔接,另一端与所述T型接头的第二接头密封连通;所述真空产生装置通过过渡容器与T型接头的第三接头密封连通。
优选地,所述真空产生装置与过渡容器之间设置有连接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第一软管、第一软管连接头、第一堵头和第一吸盘;所述第一软管与所述T型接头的第一接头密封连通,所述第一吸盘吸附在电池上,以使第一连通结构与电池的注液孔密封衔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通结构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第二软管、第二软管连接头、第二堵头和第二吸盘;所述第二软管与所述T型接头的第二接头密封连通,所述第二吸盘吸附在密封测试片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外部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在所述限位机构的限制下做直线运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为活塞杆。
优选地,所述真空产生装置为真空泵。
优选地,所述过渡容器为真空罐。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密封性测试装置,包括第一连通结构、第二连通结构、T型接头、过渡容器和真空产生装置;第一连通结构的一端用于与电池的注液孔密封衔接,另一端与所述T型接头的第一接头密封连通;第二连通结构的一端用于与密封测试片密封衔接,另一端与所述T型接头的第二接头密封连通;真空产生装置通过过渡容器与T型接头的第三接头密封连通。该电池密封性测试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和维护方便,测试操作也很简单,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连通结构,2-第二连通结构,3-T型接头,4-过渡容器,5-真空产生装置,6-电池,7-密封测试片,8-连接阀,9-挡板,10-固定夹具,11-第一软管,12-第一软管连接头,13-第一堵头,14-第一吸盘,15-限位机构,21-第二软管,22-第二软管连接头,23-第二堵头,24-第二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密封性测试装置,包括第一连通结构1、第二连通结构2、T型接头3、过渡容器4和真空产生装置5;第一连通结构1的一端用于与电池6的注液孔密封衔接,另一端与T型接头3的第一接头密封连通;第二连通结构2的一端用于与密封测试片7密封衔接,另一端与T型接头3的第二接头密封连通;真空产生装置5通过过渡容器4与T型接头3的第三接头密封连通。真空产生装置4与过渡容器4之间设置有连接阀8。真空产生装置5为真空泵。过渡容器4为真空罐。真空泵和真空罐之间用软管连接,软管上安装有连接阀开关。化成时,抽出的液体会到真空罐中储存(软管和真空罐都是耐电解液腐蚀材质),定期清洗真空罐即可。
第一连通结构1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第一软管11、第一软管连接头12、第一堵头13和第一吸盘14;第一软管11与T型接头3的第一接头密封连通,第一吸盘14吸附在电池6上,以使第一连通结构1与电池6的注液孔密封衔接。
第二连通结构2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第二软管21、第二软管连接头22、第二堵头23和第二吸盘24;第二软管21与T型接头3的第二接头密封连通,第二吸盘24吸附在密封测试片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63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