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备四氧化三钴的反应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4873.0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6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许开华;张云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C01G5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1 | 代理人: | 曾晓芒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氧化 反应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四氧化三钴的反应容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备受青睐,近年来,随着小型可移动电池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为锂离子电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和关键。其中LiCoO2结构稳定、比容量高、综合性能突出,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是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普遍采用的正极材料。
目前四氧化三钴制备工艺中,首先准备钴盐络合物溶液和碱溶液,然后将钴盐络合物溶液和碱溶液倒入搅拌釜中搅拌,同时搅拌釜中通入空气进行沉淀反应,得到的沉淀物离心洗涤和干燥后得到四氧化三钴。目前此工艺中,搅拌反应时间需要5-20小时,而且反应也不充分,存在钴盐络合物溶液和碱溶液浪费,而且工艺周期非常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四氧化三钴的反应容器,旨在解决现有四氧化三钴制备工艺时间长、反应不完全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用于制备四氧化三钴的反应容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与筒体轴线垂直的活塞盘,所述筒体上还开有通气口,所述筒体的左端板上还穿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伸入筒体内并与所述活塞盘固定,所述筒体的右端板内表面还设置有加热盘,所述筒体的右端板内还安装有搅拌扇叶,所述筒体外部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扇叶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筒体上还设置有两圈喷头,所述筒体靠近右端板位置设置有挡块,所述筒体的右端板底部还开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上设置有开关阀。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外周还包裹一层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钴盐络合物溶液和碱溶液以喷雾方式喷入反应容器内,并且在反应容器内加入高压氧气,反应容器内压强较大,而且钴盐络合物溶液和碱溶液以雾态形式存在,使得在反应容器内可以快速完全反应,反应得到的沉淀会下沉到反应容器底部,通过活塞盘推动排至后续的搅拌器内,整体反应时间大大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用于制备四氧化三钴的反应容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用于制备四氧化三钴的反应容器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与筒体轴线垂直的活塞盘2,所述筒体1上还开有通气口11,所述筒体1的左端板上还穿有驱动杆3,所述驱动杆3伸入筒体内并与所述活塞盘2固定,所述筒体1的右端板内表面还设置有加热盘4,所述筒体的右端板内还安装有搅拌扇叶5,所述筒体外部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扇叶转动的驱动机构6,所述筒体1上还设置有两圈喷头7,所述筒体1靠近右端板位置设置有挡块8,所述筒体1的右端板底部还开有排料口9,所述排料口9上设置有开关阀91。
本实施例中,钴盐络合物溶液和碱溶液与两圈喷头对应接通,钴盐络合物溶液和碱溶液以喷雾方式进入反应容器,氧气从通气口通入反应容器内,并且加热盘可以控制反应容器内温度,即反应温度,在搅拌扇叶的作用下,反应容器内的反应物快速流动和混合均匀,这样反应容器内压强较大,而且钴盐络合物溶液和碱溶液以雾态形式存在,使得在反应容器内可以快速完全反应,反应得到的沉淀会下沉到反应容器底部,然后驱动杆控制活塞盘移动,活塞盘将反应产物推出,经实例验证,反应容器内的反应时间仅需几分钟,虽然反应容器中反应溶液的一次加入量有限,但是从得到同等产量的沉淀产物来看,本反应容器还是能够节约30%-50%的时间。另外,钴盐络合物溶液和碱溶液反应更完全,减少原料浪费。
为了控制保温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筒体1外周还包裹一层保温层10,保证筒体内反应温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48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石墨烯的远红外反应釜
- 下一篇:酚醛树脂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