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倒车盲区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9000.2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5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致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5/93 | 分类号: | G01S15/93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声波 雷达 倒车 盲区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倒车盲区监测系统,属于超声波雷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 ,汽车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倒车时汽车驾驶员经常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无论是从车库或停车位倒出,还是行驶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倒车,在倒车时由于车辆两旁的障碍物,以及驾驶员与后视镜的视角问题都会造成倒车过程中的视觉盲区,如果驾驶员没有及时发现车后的障碍物或经过的车辆和行人,则极有可能发生危险。
现在的汽车基本都安装了倒车雷达,但现有技术中的倒车雷达只能扫描车后方有限的区域,没有涉及倒车过程中的视觉盲区。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倒车盲区监测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倒车盲区监测系统。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倒车盲区监测系统,包括超声波雷达传感器、主控芯片、显示屏、警报器,所述超声波雷达传感器的个数为两个,分别是第一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所述显示屏的个数为两个,分别是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分别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和警报器分别与主控芯片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显示屏安装在机动车的左侧后视镜上,第二显示屏安装在机动车的右侧后视镜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安装在机动车车尾最左侧,第二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安装在机动车车尾最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警报器为语音提示器,安装在驾驶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为LED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雷达传感器的预设扫描距离为5m。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扫描距离是指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和障碍物的水平距离。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倒车盲区监测系统,在倒车时可监测到车辆驾驶员视觉盲区内的障碍物情况;当超声波雷达监测到障碍物时,通过主控芯片激发语音提示器,提醒驾驶员注意障碍物,同时关注车辆的左右后视镜;若车辆左边的超声波雷达监测到障碍物,除了语音提示器会发出警示,安装在左后视镜内的显示屏会显示障碍物与车辆的距离;同理,右边的超声波雷达监测到障碍物,除了语音提示器会发出警示,安装在右后视镜内的显示屏会显示障碍物与车辆的距离,驾驶员依此做出正确判断,控制车速,避让障碍物或正在靠近的车辆和行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架连接示意图;
图2显示了显示屏和超声波雷达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其中:1处安装第一显示屏,2处安装第二显示屏,3处安装第一超声波雷达传感器,4处安装第二超声波雷达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倒车盲区监测系统,包括超声波雷达传感器、主控芯片、显示屏、警报器,所述超声波雷达传感器的个数为两个,分别是第一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所述显示屏的个数为两个,分别是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分别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和警报器分别与主控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主控芯片为市场可购得的ECU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显示屏安装在机动车的左侧后视镜上,第二显示屏安装在机动车的右侧后视镜上。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为LED显示屏,显示屏的大小不超过机动车后视镜大小的三分之一。
所述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安装在机动车车尾两侧边,其中第一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安装在机动车左侧车身与车尾交界处,第二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安装在机动车右侧车身与车尾交界处。所述第一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雷达传感器的预设扫描距离为5m,所述预设扫描距离是指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和障碍物的水平距离。
所述警报器为声音警报器,本实施例采用语音提示器,安装在驾驶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致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同致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9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