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泪囊按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7132.3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93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安庆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A61H9/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晋 |
地址: | 745000 甘肃省庆阳***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泪囊按摩器 鼻泪管 硅胶层 固定层 泪囊 粘黏 按摩振动 本实用新型 材料刚度 工作难度 流体静力 有效治疗 按摩器 婴幼儿 贴合 阻塞 粘贴 加压 按摩 医疗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泪囊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泪囊按摩器包括由上固定层、硅胶层、位于硅胶层下的粘黏层、以及设置于上固定层与硅胶层之间的多个按摩振动器件构成的U形贴片装置,且上固定层所用的材料刚度大于硅胶层的刚度。通过粘黏层将该泪囊按摩器粘贴在患者相应的部位,启动按摩振动器件对泪囊及鼻泪管进行按摩,使泪囊中的液体沿鼻泪管向下加压,用流体静力压冲开鼻泪管的阻塞,对于无行为能力的婴幼儿患者,该装置的粘黏层可以有效保证按摩器精确牢固地与泪囊及鼻泪管贴合,不仅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而且也大大减轻了医疗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泪囊按摩器。
背景技术
泪道阻塞属于眼科常见疾病,尤其是小儿眼科中的泪道阻塞及急慢性泪囊炎,主要治疗方法有传统手动按摩泪囊鼻泪管、泪道探通治疗、泪道支架植入以及泪囊鼻腔吻合手术等。但是对于儿童泪道阻塞的病症,若采用泪道探通治疗一般必须全身麻醉,才能使患儿配合手术;并且儿童的泪小管较细且带有一定的弯曲度,手术中容易造成假道诱发出血,造成更严重的感染致眶蜂窝组织炎,因此一般采用按摩的方法,使泪囊中的液体沿鼻泪管向下加压,用流体静力压冲开鼻泪管的阻塞,完成治疗。授权公告号为CN201968984U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泪囊按摩器,技术方案是:包括手柄和振动棒,其特征是在振动棒前端设有软橡胶棒,软橡胶棒上设有消毒帽。然而该装置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手动按摩地问题,因婴幼儿不会主动配合,很难完成对泪囊及鼻泪管的按摩过程,并未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因按摩位置以及力度难以精确控制而影响整体的治疗效果。同样授权公告号为CN202128677U的实用新型也申请公开了一种泪囊按摩器,技术方案是:包括弯弹力臂,其特征是在弯弹力臂两端设有振动器,振动器上设有滚珠,该技术除了存在难以精确控制按摩的位置及力度之外,采用滚珠作为按摩器,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也不适合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泪囊按摩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泪囊按摩器,包括由上固定层、硅胶层、位于硅胶层下的粘黏层、以及设置于上固定层与硅胶层之间的多个按摩振动器件构成的U形贴片装置,且上固定层所用的材料刚度大于硅胶层的刚度。其中U形为适应于鼻子周边的形状,通过粘黏层将该泪囊按摩器粘贴在患者相应的部位,启动按摩振动器件对泪囊及鼻泪管进行按摩,使泪囊中的液体沿鼻泪管向下加压,用流体静力压冲开鼻泪管的阻塞,对于无行为能力的婴幼儿患者,该装置的粘黏层可以有效保证按摩器精确牢固地与泪囊及鼻泪管贴合,不仅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而且也大大减轻了医疗人员的工作难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泪囊按摩器,包括由其截面为U形槽的上壳、设置于上壳U形槽内的多个按摩振动器件和设置于按摩振动器件下的硅胶层构成的U形装置,且上壳所用的材料刚度大于硅胶层的刚度,上壳的U形槽边缘设置有用于连接上壳与粘黏层的折边。采用具有一定刚度、且边缘设置有折边的上壳直接与粘黏层连接,不仅可以对震动的按摩振动器件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按摩效果好,还可以加强按摩器各层之间的连接作用,延长按摩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泪囊按摩器,所述的按摩振动器件为压电陶瓷,通过压电陶瓷产生的震动对泪囊及鼻内管进行按摩。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泪囊按摩器,所述的泪囊按摩器中还设置有电源以及与之依次相连的逆变器和变频器,变频器连接按摩振动器件。启动电源后,逆变器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再经过变频器将频率变换为20~30次/分钟。可以方便地启动按摩振动器件开始震动,对患者进行按摩治疗。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泪囊按摩器,所述的按摩振动器件为连接可间隔充气的充气装置的气囊,可以通过对气囊间歇性地充气及放气操作,使按摩振动器件对患者进行按摩。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安庆,未经黄安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71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