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绕式集中绕组的电机定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6728.1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2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楚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K1/16 | 分类号: | H02K1/16;H02K3/28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 代理人: | 董路,王敏锋 |
地址: | 448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绕式 集中 绕组 电机 定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型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绕式集中绕组的电机定子。
背景技术
小型电机的定子绕组一般是将绕组的两个线圈边嵌入定子铁心内圆槽中,这种定子绕组制作成的电机定子存在电机定子冲片硅钢片材料利用率低,绕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绕式集中绕组的电机定子,该电子定子结构简单,能提高电机定子冲片硅钢片材料的利用率,提高绕组散热效果。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外绕式集中绕组的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内侧壁沿圆周方向对称开设有多对沟槽,各沟槽处沿定子铁芯侧壁周向绕制有绕组,在定子铁芯周向顺时针方向上,相邻两绕组构成一对绕组,每对绕组中,前一绕组出线端与后一绕组的进线端连接,前一绕组进线端与后一绕组的出线端连接。
各绕组的绕向为左旋。
沟槽的横截面呈鱼尾状。
各绕组与铁芯侧壁之间设有绝缘薄膜。
绕组有三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与有益效果在于:
该定子开设特殊的沟槽,配合特有的集中绕组接法,可以提高电机定子冲片硅钢片材料的利用率,提高绕组散热效果,改善电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外绕式集中绕组的电机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绕组A、2-绕组B、3-绕组C、4-绕组D、5-绕组E、6-绕组F、7-绝缘薄膜、8--绕组A进线端、9-绕组A出线端、10-绕组B进线端、11-绕组B出线端、12-绕组C进线端、13-绕组C出线端、14-绕组D进线端、15-绕组D出线端、16-绕组E进线端、17-绕组E出线端、18-绕组F进线端、19-绕组F出线端、20-引出线A、21-引出线B、22-引出线C、23-引出线D、24-引出线E、25-引出线F、26-定子铁心、27-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绕式集中绕组的电机定子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内侧壁沿圆周方向对称开设有多对沟槽,各沟槽均位于定子铁芯轴向上,且各沟槽在定子铁芯轴向为通槽,各沟槽的横截面呈鱼尾状。各沟槽处沿定子铁芯侧壁周向绕制有绕组,在绕制绕组前,垫上绝缘薄膜7,以保证各绕组与定子铁芯充分绝缘,本实施例中,沟槽有6个,绕组也有6组,6组绕组分别为绕组A1、绕组B2、绕组C3、绕组D4、绕组E5和绕组F6。
绕组A进线端,8与绕组F出线端19相连接,连接好后再连接引出线A;绕组A出线端9与绕组F进线端18相连接,连接好后再连接引出线B。
绕组B进线端10与绕组C出线端13相连接,连接好后再连接引出线D;绕组B出线端11与绕组C进线端12相连接,连接好后再连接引出线C。
绕组D进线端14与绕组E出线端17相连接,连接好后再连接引出线F;绕组D出线端15与绕组E进线端16)相连接,连接好后再连接引出线E。
采用上述方法将电机绕组连接成A-F、B-C、D-E三相,该定子主要用于6极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楚理工学院,未经荆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67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