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相框式软包电池模组基本结构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5520.8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7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颜健;任旭生;王会敏;杨钢;张惟栋;胡联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54;H01M2/10;H01M2/22 |
代理公司: | 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17 | 代理人: | 李大为 |
地址: | 411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框式软包 电池 模组 基本 结构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包电池框架模组工具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相框式软包电池模组基本结构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软包电池PACK结构一是用电芯直接贴电芯组成小模块后,再用铝板将热量导出来,该方式电芯与电芯之间导热不均匀,小模块中部电芯温度高导热传热不顺;模块中部电芯长期在高温下运作,使电芯容量损耗严重,造成电芯内阻增加,电芯之间压差增大,直接影响电池包寿命;现有结构软包电芯成组做成小模块形式,物料种类多达20多种;安装工序40多道,装配效率低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相框式软包电池模组基本结构单元,本实用新型改善电芯热量均衡问题提高电芯在恶劣环境中的使用寿命;改善软包电池成组工艺操作复杂的问题;减少软包电芯结构件重量,提高电池包成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相框式软包电池模组基本结构单元,包括模组框架、塑胶框架、撑板组、铝制导热板;所述模组框架内部设置有所述塑胶框架;所述模组框架由多组撑板组构成,多组所述撑板组外端还设置有扎带,所述扎带设置在扎带槽内;所述模组框架下端安装有所述铝制导热板,所述撑板组由撑板一、撑板四、撑板二组成;所述撑板一与所述撑板四连接,所述撑板四与所述撑板二连接,所述撑板二还与另一个撑板组中的撑板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撑板一内部设置有防脱机构,所述撑板一上方设置有铝垫块,所述铝垫块上设置有汇流排定位柱,所述撑板一顶部加工有两组上方卡槽一,所述撑板一两个侧面分别加工有两组长卡槽一和两个短卡槽一。
进一步的,所述撑板二内部也设置有所述防脱结构,所述撑板二顶部加工有两组卡柱一,所述撑板二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两组与所述撑板一上的短卡槽一和长卡槽一对应的两组短卡柱一和长卡柱一,所述撑板二顶部加工有四组出线槽,所述撑板四顶部还设置有一组线束固定槽;所述撑板槽二侧面中部加工有扎带槽。
进一步的,所述撑板四内部也设置有所述防脱机构,所述撑板四顶部设置有两组卡柱二,所述撑板四顶部还设置有两组铝垫块;所述撑板四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撑板一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所述长卡槽一和短卡槽二对应的长短柱二和短卡柱二,所述撑板四两侧面还加工有两组扎带槽。
进一步的,所述撑板一、所述撑板二和所述撑板四中部型面内设置有加强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紧凑,集成度高,零部件仅为7种,标准化程度高;
2、内置导热铝片,可对每片电芯进行热管理;
3、外框采用一体成型塑胶结构,边框与边框之间卡扣设计,结构牢固;
4、高性能PPO塑料,质量轻,安全可靠,达到94-V0防火等级;
5、汇流片采用激光焊接工艺,较螺栓紧固效率更高,更可靠,一致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构造简单,实用性强,有利于设备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撑板一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撑板一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撑板二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撑板二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撑板四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撑板四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撑板四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组框架;2-塑胶框架;3-撑板组;4-铝制导热板;5-扎带;6-扎带槽;7-撑板一;8-撑板四;9-撑板二;10-防脱机构;11-铝垫块;12-汇流排定位柱;13-上方卡槽一;14-长卡槽一;15-短卡槽一;16-卡柱一;17-短卡柱一;18-长卡柱一;19-出线槽;20-线束固定槽;21-卡柱二;22-长短柱二;23-短卡柱二;24-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55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