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工复合慢波管壳的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7077.X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7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康;谢智能;余亮亮;朱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工 复合 管壳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波管慢波的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工复合慢波管壳所使用的工装。
背景技术
行波管作为真空微波功率放大器件,具有频带宽、增益大、效率高、输出功率大等优点,在各类军用微波发射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誉为武器装备的“心脏”。
慢波系统是行波管的重要部件,随着行波管功率的不断提高,散热问题便成了必须解决的难题,目前在大功率行波管中设计了一种复合管壳的慢波结构,这种结构有效的解决了慢波散热。复合管壳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其事先已经将铁极靴、间环、输出转接件焊接起来了,外形结构比较复杂,慢波通道采用慢丝切割加工获得。此前由于没有工装保证,慢丝切割完成的复合慢波管壳,通道直线度和同心度往往很差,而且通道有大小头和腰鼓形状现象,从而在装配夹持杆与螺旋线组件时难以装配,导致合格率低下甚至产品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加工复合慢波管壳的工装,其目的是实现复合慢波管壳加工时加工基准和装配基准的统一,提高慢丝切割加工通道时的直线度和同心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用于加工复合慢波管壳的工装包括下底座、上压块、定位导柱和螺帽,下底座和上压块之间通过四根定位导柱连接,下底座和上压块上用于安装定位导柱的四组对应的定位孔分别在一条垂直线上,定位导柱伸出上压块的一端设有螺纹,并通过螺帽固定。
所述的下底座的中心位置设有用于定位待加工复合慢波管壳的第一定位通孔,第一定位通孔的一端设有圆形台阶孔槽,下底座上围绕中心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位于下底座下端的一侧设有安装定位导柱的沉孔,所述的下底座的上端面上还设有平面台阶。
所述的上压块的中心位置设有用于定位待加工复合慢波管壳的第二定位通孔,第二定位通孔的一端设有圆形台阶孔槽,上压块上围绕中心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二通孔。
所述的下底座和上压块均采用硬铝LY12加工而成,定位导柱采用不锈钢1Cr18Ni9Ti加工而成。
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种用于加工复合慢波管壳的工装可实现复合慢波管壳加工时加工基准和装配基准的统一,提高慢丝切割加工通道时的直线度和同心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同时工装组装方便,在加工设备上装夹也比较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4中,1:下底座;101:第一定位通孔;102:第一圆形台阶孔槽;103:第一通孔;104:平面台阶;2:上压块;201:第二定位通孔;202:第二圆形台阶;203:第二通孔;3:定位导柱;4:螺帽;5:待加工复合慢波管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底座、上压块和定位导柱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4所示结构结合可知,该种包括下底座1、上压块2、定位导柱3和螺帽4,下底座1和上压块2之间通过四根定位导柱3连接,下底座1和上压块2上用于安装定位导柱3的四组对应的定位孔分别在一条垂直线上,定位导柱3伸出上压块2的一端设有螺纹,并通过螺帽4固定。
下底座1的中心位置设有用于定位待加工复合慢波管壳5的第一定位通孔101,第一定位通孔101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形台阶孔槽102,下底座1上围绕中心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一通孔103,且第一通孔103位于下底座1下端的一侧设有安装定位导柱3的沉孔,下底座1的上端面上还设有平面台阶104。
上压块2的中心位置设有用于定位待加工复合慢波管壳5的第二定位通孔201,第二定位通孔201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形台阶孔槽202,上压块2上围绕中心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二通孔203。
下底座1和上压块2均采用硬铝LY12加工而成,定位导柱3采用不锈钢1Cr18Ni9Ti加工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下底座1和上压块2之间通过四根定位导柱3连接,且四根定位导柱3起导向作用,为了保证复合管壳加工的通道与复合管壳装配基准的同心,对工装的形位公差要求相当高,要求下底座1和上压块2加工的组装四根定位导柱3的四个定位孔一定要分别在一条垂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70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锁管铣连接槽工装的执行平台
- 下一篇:一种动力电池铝壳加工的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