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痰片、血片储存和运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6728.3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7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5D25/04 | 分类号: | B65D25/04;B65D25/02;B65D81/26;B65D53/02;B65D25/32;B65D4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孙辉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存 运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检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痰片、血片储存和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患者的体液作为待检样本,其中血液和痰是最常用的体液样本。血液和痰的样本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通常是以玻片的形式进行。然而,由于没有统一的痰片、血片等保存和运输装置,在保存和运输大量样本的时候常常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隐患,也不利于痰片、血片的完整性的保持。血片在保存、运输过程中可能会被接触、被破坏;由于没有统一的痰片、血片等保存和运输装置,也会影响痰片、血片质量的保持,尤其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中,痰膜、血膜容易发生性状改变、脱落、甚至霉变,这会极大的对后续的检测过程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现有技术中常常将样品的相关信息用铅笔记录在载玻片的磨砂玻璃处,经过长期保存或使用后,常常会造成字迹模糊,需要再次人工核对样本上的具体项目,不仅增加了操作者的工作量,而且还容易出错。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痰片、血片储存和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痰片、血片储存和运输装置,包括盒体、玻片架、干燥剂和标签卡;
所述盒体被左右隔断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所述玻片架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干燥剂和标签卡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优选的,所述盒体内还设置有固定层,所述固定层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和/或凸起;
优选的,所述凸起将所述盒体隔断为两个区域;也可以使用单独设置的隔板将所述盒体隔断;
优选的,所述玻片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痰片、血片储存和运输装置,所述玻片架≥1个;
更优选的,所述玻片架有2~20个;还可以设置为4、6、8、10、12、14、16、18个。
优选的,所述玻片架的材质为玻璃、塑料或金属材质。
优选的,每个玻片架上设置有≥5个放置玻片的凹槽;更优选的,凹槽的数量为10个、15个、20个、25个或30个。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痰片、血片储存和运输装置,当所述玻片架大于1个时:
至少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玻片架;或,所述玻片架设置于玻片架放置位,且所述玻片架放置位至少有两种不同颜色。
不同颜色的玻片架利于对不同分组的样本进行区分。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痰片、血片储存和运输装置,所述第二区域中还设置有收纳盒;
优选的,所述标签卡放置于所述收纳盒中;
更优选的,所述收纳盒为篮子。
优选的,干燥剂放置于所述收纳盒的周围。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痰片、血片储存和运输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笔;
优选的,所述笔放置于所述收纳盒中。
优选的,所述笔可以为铅笔、圆珠笔、中性笔、钢笔、记号笔或签字笔。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痰片、血片储存和运输装置,所述玻片架上设置有玻片盖。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痰片、血片储存和运输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盒盖;
优选的,所述盒盖上设置有拎手;
优选的,所述盒盖上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痰片、血片储存和运输装置,所述盒盖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拎手的凹槽;
更优选的,所述拎手可旋转收纳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痰片、血片储存和运输装置,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更优选的,所述卡扣结构为乐扣式卡扣结构。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痰片、血片储存和运输装置,所述干燥剂为变色硅胶干燥剂。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痰片、血片储存和运输装置,所述标签卡上记载的内容包括血片编号和位置信息、样本采集信息、样本制备(包括染色)信息、保存信息、运输信息、干燥剂更换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使得相关操作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对样本实现了保护,对操作人员也实现了保护;
2)、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集中肺结核痰涂片、疟疾血片的制作过程信息,了解采样、制片(包括染色)、短期保存和运输相关信息,利于长期保存样本的追根溯源;
3)、使用该装置不但可以方便短期保存和运输,并从根本上实现了长期保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67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