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立体车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7725.X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8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季晔;孙小捞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H6/06 | 分类号: | E04H6/0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李真真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立体车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泊车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双层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在现代城市中,停车难及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也是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的一大焦点问题,更是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焦点之一。在寸土寸金的现代城市里建设占地面积小、高度自动化的立体车库是缓解交通拥堵及停车难的有效途径。
目前市场上立体车库的形式主要有升降横移式、巷道堆垛式、垂直提升式、垂直循环式、箱型水平循环式、圆形水平循环式等,这些立体车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大型高自动化立体车库建设运营成本极高,而且需要为运载设备预留专用通道,空间利用率低; 2.小型立体车库智能化程度不高需专人管理指挥,但是需要驾驶员靠经验倒车入库或出库,不仅安全隐患大而且要求车库前通道的宽度也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高且便于车辆停放的双层立体车库。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层立体车库,包括垂直固定在地面上的两根固定立柱以及可摆动铰接在地面上的两根摆动立柱,在两根固定立柱上分别垂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固定立柱上,另一端沿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叉口,在两根连接杆的叉口中设置有同一块可沿连接杆长度方向在连接杆的叉口中滑动的升降板,升降板远离连接杆的一端与两根摆动立柱的上端分别铰接,在升降板与地面之间形成下层停车位,在升降板的上方设有一块可相对于升降板水平转动的停车板,并在停车板上形成上层停车位;在地面上设有用于控制两根摆动立柱同步摆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在升降板和停车板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停车板相对于升降板水平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在两根固定立柱以及两根连接杆之间设有用于控制两根连接杆同步升降的第三驱动机构。
优选的,在所述固定立柱上沿高度方向设有工字形的滑轨,在连接杆上远离叉口的一端设有与滑轨对应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停车板的两端向下折弯形成斜坡。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两台分别设置在双层立体车库两侧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通过其输出轴以及摆动立柱与地面铰接点位置设置的啮合齿轮组控制摆动立柱摆动,两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对设置且转速相同转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升降板中心位置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停车板底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连接在两根固定立柱顶端的第一横梁、连接在两根连接杆靠近固定立柱一端的第二横梁以及设置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的电缸,所述电缸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中间位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可以大大改善车位紧张的矛盾,有利于缓解停车难及交通拥堵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可单独使用,也可多个无间隙并排使用,成本低廉,组合方便,不需要为运载设备预留专用通道,空间利用率高,利于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建筑中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上层停车位智能化程度高,不需要专人指挥,也不需要经验丰富的司机倒车入库或出库,不改变车辆行进方向停放在停车板上,再通过停车板转动及升降即可将车辆停放在上层停车位,新手司机也可方便停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层停车位处于正常停放位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层停车位下降至地面准备接收车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立柱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板和停车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记:1、固定立柱,101、滑轨,2、转动立柱,3、连接杆,301、叉口,302、滑槽,4、升降板,5、停车板,501、斜坡,6、第一驱动电机,7、第二驱动电机,8、第一横梁,9、第二横梁,10、电缸。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理工学院,未经洛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77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