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手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5951.4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9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娟;熊静;高超;郑斌峰;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B62B7/06;B62B7/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肖日松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手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手推车,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与汽车儿童安全座椅配合使用的多功能手推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越普及,对于家里有孩子的家庭,带孩子乘车外出的情况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如果孩子年龄较小,那么开车带其外出时还需要在车上携带儿童推车,以便于在到达目的地后,让孩子乘坐推车行进。但是普通的儿童推车体积比较大且不可折叠或伸缩,占用了车内很多的空间;而且,在将儿童推车放入或拿出汽车时也是很不方便。
同时,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大家对儿童乘坐汽车时的安全座椅也越来越重视,许多家长都会在车内放置专用的儿童安全座椅以供儿童乘车使用,这就会进一步的占用车内空间。
然而车辆内部的空间是一定的,若同时携带儿童安全座椅以及儿童推车,势必会占用车内的较大空间,减少了家庭出行需要携带的其他物品的放置空间或是人员的乘坐空间,从而给家庭出行带来不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推车工具,其能将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和儿童推车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两者同时使用和存放时挤占空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手推车,其集儿童安全座椅、儿童推车以及简易的载物推车于一体,并且其推车支架可以折叠,方便存放与携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与儿童安全座椅配合使用的多功能手推车,其包括推车支架,其中,所述推车支架的中部设置有具有底部和口部并能够放置儿童安全座椅的可折叠收容框,所述可折叠收容框的底部设置有定位配接构造,用于将儿童安全座椅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固定于所述可折叠收容框内。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多功能手推车,其中所述定位配接构造包括设置于所述可折叠收容框的底部并与儿童安全座椅底面的定位槽相对应匹配的定位柱。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多功能手推车,其中所述定位配接构造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可折叠收容框的底部并能够与儿童安全座椅的ISOFIX接口相配合的对接结构。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多功能手推车,其中所述定位配接构造进一步包括固定带,能够穿过所述儿童安全座椅背部底座与椅身之间的间隙并拉紧,从而固定所述儿童安全座椅。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多功能手推车,其中所述可折叠收容框包括以可转动方式连接于所述推车支架上的前横梁,后横梁,一对侧下连杆,一对侧上连杆,前挡梁,后挡梁以及连接所述侧下连杆和侧上连杆一端的一对上下连杆,所述一对侧下连杆与所述前横梁及所述后横梁形成一个共平面方框形并作为所述可折叠收容框的所述底部,并且所述一侧上连杆与所述前挡梁和所述后挡梁也形成一个共平面框形并作为所述可折叠收容框的所述口部。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多功能手推车,其中所述侧下连杆和所述侧上连杆,及/或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所述前挡梁和所述后挡梁,被构造为多段式结构,其各自包含相互可转动相接的多段杆,这些多段杆之间通过相互转动而实现折叠收缩。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多功能手推车,其中所述推车支架包括一对前腿支柱、一对后腿支柱以及一对推杆,所述前腿支柱的一端以可转动方式连接于所述后腿支柱的一端,所述前腿支柱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后腿支柱的另一端分别安装有车轮,所述推杆的一端以可转动方式连接于所述后腿支柱的中间部位。
有利地,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多功能手推车,其中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前腿支柱中间部位,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后腿支柱中间部位;所述一对侧下连杆的两端分别以可转动方式连接于所述前腿支柱和所述后腿支柱的中间部位,所述一对侧上连杆的中间部位以可转动方式分别连接于所述前腿支柱和所述后腿支柱的连接端部,同时所述一对侧上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后挡梁相互连接并以可转动方式连接于所述推杆,其另一端则通过所述前挡梁相互连接并分别通过所述上下连杆以可转动方式连接于所述前腿支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59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