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碱工艺碳化三段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1449.6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3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英;张红宝;冯树红;王秉钧;张焕丰;李兴生;李树兴;郝永辉;李宁;王连杰;孙振;刘冠辰;刘英娣;吕静;孙秋菊;杜士凯;张建;安永;张绍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6 | 分类号: | B01D45/06;C01D7/00;C01B32/40;C01B32/5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13103 | 代理人: | 高志海 |
地址: | 063305***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艺 碳化 三段气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碱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制碱工艺碳化三段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纯碱生产工艺中,压缩工序至碳化工序三段气中含有较多水份,在气体输送过程中,气体中的水份凝结聚集,通过设置在管道上的导淋将液体排放出来,因冷凝水收集方式和回收桶结构及排放方式问题,在排放液体的同时,排放出了大量CO和CO2气体,不但造成了物料的浪费,而且排放口处的噪音较大,排放的气体中CO和CO2含量较高,易造成CO气体中毒,存在安全隐患。据测算每小时单个排放点排放的气体体积约为200立方米/小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消除制碱三段气导淋液中的水份,避免将水份带入碳化塔稀释碳化液,又能回收制碱三段气导淋中的CO和CO2气体的制碱工艺碳化三段气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碱工艺全自动碳化三段气回收装置,三段气来气管,三段气集液管,分离器桶体,分离器桶体为封闭的筒体结构,分离器桶体侧壁的底部设有错开布置的分离器自动排放口和分离器手动排放口,分离器桶体侧壁的底部和中上部设有上、下液位计接口,分离器桶体侧壁的上部设有分离器进液口,分离器桶体的顶部设有分离器呼吸管;分离器桶体内壁的上部对应设有二次气液分离的上、下折流板,上、下折流板呈上、下平行交错状态布置;分离器进液口通过三段气导淋管与三段气集液管连通;分离器呼吸管通过三段气回收管与三段气环形管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既能消除制碱三段气导淋液中的水份,又能全部回收制碱三段气导淋液中的CO和CO2气体,减少浪费,降低现场噪音,消除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是:
所述分离器桶体的上、下液位计接口安装液位计;分离器自动排放口安装自动阀门,液位计与自动阀门通过DCS自动控制线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器桶体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器桶体管口方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分离器桶体1;清理孔2;分离器进液口3;分离器呼吸管4;分离器自动排放口5;上液位计接口6;分离器手动排放口7;下液位计接口8;上折流板9;下折流板10;液位计11;自动阀门12;三段气导淋管13;三段气集液管14;三段气来气管15;三段气回收管16;三段气环形管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包括分离器桶体1,分离器桶体1为封闭的筒体结构,分离器桶体1侧壁的底部设有分离器自动排放口5和分离器手动排放口7,分离器自动排放口5和分离器手动排放口7错开布置。分离器桶体1侧壁的底部和中上部设有上液位计接口6、下液位计接口8,液位计11安装在上液位计接口6、下液位计接口8上。分离器桶体1侧壁的上部设有分离器进液口3,分离器桶体1的顶部设有分离器呼吸管4。分离器桶体1内壁的上部对应焊接有二次气液分离上折流板9、下折流板10,上折流板9和下折流板10上、下平行交错状态布置,(如图1中直观上所示的结构,上折流板9的固定端位于分离器桶体1内壁的左侧,下折流板10的固定端位于分离器桶体1内壁的右侧,上折流板9的自由端靠近分离器桶体1的右侧内壁,并与右侧内壁保持续距离;下折流板10的固定端位于分离器桶体1内壁的右侧,上折流板9的自由端靠近分离器桶体1的左侧内壁,并与左侧内壁保持续距离。)
分离器桶体1的侧壁设有清理孔2,用于清理分离器桶体,分离器桶体1底部的分离器排放口7安装阀门。三段气来气管15分别与三段气集液管14和三段气环形管17连通。分离器进液口3通过三段气导淋管13与三段气集液管14连通。分离器呼吸管4通过三段气回收管16与三段气环形管17连通。分离器桶体1的分离器自动排放口5安装外排的自动阀门12,液位计11与自动阀门12通过线路连接,自动阀门12和液位计11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14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生产用玉米脱粒机
- 下一篇:储粮空间可变的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