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轴承滚道边缘淬硬层深度检测的辅助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5732.8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7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群浩;李晓翔;周裕兵;宋正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8 | 分类号: | G01B5/18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51213 | 代理人: | 陈靖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轴承 滚道 边缘 淬硬层 深度 检测 辅助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轴承滚道边缘淬硬层深度检测的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轴承滚道的淬火层的深度设计上要求在整个滚道上均匀分布,目前对滚道淬火层深度控制主要采用无损超声波层深检测装置对滚道内区域进行检测,受无损超声波层深检测装置使用的探头尺寸影响,对滚道边缘处淬火层的深度无法检测,从而造成检测盲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检测盲区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检测滚道边缘淬火层硬度从而反映出淬火层深度是否满足产品生产需求的用于轴承滚道边缘淬硬层深度检测的辅助工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轴承滚道边缘淬硬层深度检测的辅助工装,它包括水平导向板和竖直定位柱,所述水平导向板和竖直定位柱固定连接,所述水平导向板和竖直定位柱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水平导向板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形状为圆形且该圆形的直径与轴承内的钢球的直径相同,所述竖直定位柱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定位孔。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定位板的中心设置有燕尾,所述水平导向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燕尾配合的燕尾槽,并且所述水平导向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燕尾槽和燕尾配合的方式与定位板活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定位板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竖直定位柱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孔安装座,并且所述定位孔安装在定位孔安装座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定位孔的直径与硬度计的大小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工装,通过辅助工装使硬度计完成对滚道边缘淬火层硬度的检测,通过硬度的检测,从而反映出滚道边缘淬火层的深度是否满足产品的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用于轴承滚道边缘淬硬层深度检测的辅助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用于轴承滚道边缘淬硬层深度检测的辅助工装使用状态示意图。
如图所示,其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
1第一定位板,2第二定位板,3定位孔安装座,4定位孔,5竖直定位柱,6水平导向板,7燕尾,8燕尾槽,9轴承,10硬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用于轴承滚道边缘淬硬层深度检测的辅助工装,它包括水平导向板6和竖直定位柱5,水平导向板6和竖直定位柱5固定连接,水平导向板6和竖直定位柱5相互垂直设置即水平导向板6沿着水平方面设置,竖直定位柱5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水平导向板6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定位板,活动连接的方式优选为首先通过在两个定位板(即第一定位板1和第二定位板2)的中心设置燕尾7,然后在通过在水平导向板6的两端分别设置与燕尾7相互配合的燕尾槽8,最后通过燕尾7与燕尾槽8的活动配合就可以实现上述活动连接,为了实现将定位板定位卡接在轴承9的滚道内,通过将定位板的形状设置为圆形并且将该圆形的直径设置为与轴承9内的钢球的直径相同,为了使硬度计10能够准确的测量滚道边缘淬火层的硬度,通过在竖直定位柱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孔4,并且设置定位孔4的直径d与硬度计10的外形尺寸相匹配,
为了便于开设定位孔4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在竖直定位柱5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孔安装座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57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隧道钢架间距卡尺
- 下一篇:一种旋转调节式测量卡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