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汽车泵和储气筒的金属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8907.2 | 申请日: | 2017-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5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洪昌炎;周功泽;朱兆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铁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0 | 分类号: | F16L55/00;G01L19/10;G01L19/16;G05D16/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42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汽车 气筒 金属 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连接汽车泵和储气筒的金属气管,属于气管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泵在汽车发动机的缸体里,有多条供冷却水循环的水道,与置于汽车前部的散热器通过水管相连接,构成一个大的水循环系统。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110404021.6的一种汽车金属管用套管。它包括一个用于套金属管的橡胶管,橡胶管外设有金属网状铠甲层,金属网状铠甲层外设有阻火层,阻火层外设有耐高温层,耐高温层外还设有耐磨层,阻火层为无机填料,耐高温层为三元乙丙橡胶,耐磨层为碳素橡胶,阻火层、耐高温层、耐磨层挤出一体成型。本发明的优点是提高了汽车金属管的安全性,延长了汽车金属管的使用寿命,从而使汽车质量更加稳定。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汽车泵的气压过高,容易导致汽车管破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汽车泵和储气筒的金属气管,以解决汽车泵的气压过高,容易导致汽车管破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接汽车泵和储气筒的金属气管,其结构包括管道出口、内壁管道、密封圈、伸缩管道、金属外壳、散压器、管道进口、限位块、支架,所述金属外壳为柔性管拉直为圆柱体结构,右侧设有管道出口,金属外壳右侧圆形直径为5cm,所述管道出口为圆形设在金属外壳左侧,所述管道出口直径为5cm与金属外壳左侧直径相等,所述内壁管道为柔性管与金属外壳形状相同且长度相等,所述内壁管道设在金属外壳内部,所述密封圈设在金属外壳直径为5cm共有2个分别设在金属外壳左右两侧,所述密封圈与内壁管道形状相同且长度相等,所述密封圈与内壁管道直径相等为5cm,所述密封圈通过内壁管道连接金属外壳,所述伸缩管道截面为圆形直径为6cm,所述伸缩管道设在金属外壳表面中央,所述伸缩管道通过金属外壳连接内壁管道,所述散压器设在金属外壳表面,所述管道进口设在金属外壳左侧,所述管道进口表面为圆形直径为5cm与金属外壳直径相等,所述管道进口通过密封圈连接金属外壳,所述管道进口顶部设有限位块,所述管道进口通过限位块连接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底部左侧设有支架。所述散压器由刻度盘、指针、传感芯片、气压出管、电路板座、接触杆组成,所述刻度盘为圆柱体结构表面圆形直径为2.5cm,所述指针设在刻度盘表面中央,所述传感芯片设在电路板座顶部,所述电路板座通过传感芯片连接刻度盘,所述电路板座顶部左侧设有气压出管,所述气压出管为圆柱体结构焊接在电路板座上方,所述接触杆为圆柱体结构顶部设在电路板座底部中央,所述接触杆通过电路板座连接传感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出口为圆形焊接在金属外壳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为圆形结构与管道出口采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杆与金属外壳采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进口顶部设有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焊接在金属外壳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杆为防腐蚀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有散压器,通过接触杆连接金属外壳,由电路板座供电使传感芯片,当汽车泵与气筒进行气压交换时由传感芯片检测内壁管道的中气压,指针顺时针转动至刻度盘上的最高数值则表示气压过高,这时气压出管会将内壁管道里的气压散出,避免汽车管破裂从而延长汽车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汽车泵和储气筒的金属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压器示意图。
图中:管道出口-1、内壁管道-2、密封圈-3、伸缩管道-4、金属外壳-5、散压器-6、刻度盘-601、指针-602、传感芯片-603、气压出管-604、电路板座-605、接触杆-606、管道进口-7、限位块-8、支架-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铁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十堰铁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89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冷器进出硅胶气管
- 下一篇:装于管道内可拆卸式防旋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