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非稳态传热模型的新型热流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6568.4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7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杨凯;杨庆涛;朱涛;朱新新;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G01K1/14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李东斌 |
地址: | 621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稳态 传热 模型 新型 热流 传感器 | ||
1.一种基于非稳态传热模型的新型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包括感应元件(1)、无氧铜热沉体(2)、铠装K型热电偶Ⅰ(4)以及铠装K型热电偶Ⅱ(5),其中,圆柱体结构的感应元件(1)底部开有两个盲孔,且两个盲孔与上表面的厚度存在差异,铠装K型热电偶Ⅰ(4)以及铠装K型热电偶Ⅱ(5)分别焊接在感应元件(1)中的盲孔底部;无氧铜热沉体(2)上端为圆柱体基体结构,其上开有与感应元件(1)中盲孔相匹配的通孔,无氧铜热沉体(2)穿过铠装K型热电偶Ⅰ(4)以及铠装K型热电偶Ⅱ(5),并与感应元件(1)底部固定连接,圆柱套(7)套在感应元件(1)外部,并与无氧铜热沉体(2)中基体固定连接,并在圆柱套(7)与感应元件(1)之间形成环状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稳态传热模型的新型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氧铜热沉体(2)下端为与上端圆柱体基体一体成型的安装法兰盘结构;无氧铜紧固座(3)固定安装在无氧铜热沉体(2)下端安装法兰盘的中心,使无氧铜紧固座(3)上所开的通孔与无氧铜热沉体(2)上的通孔相对应,在无氧铜紧固座(3)侧壁上安装有紧固螺钉(6)用于固定铠装K型热电偶Ⅰ(4)以及铠装K型热电偶Ⅱ(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稳态传热模型的新型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套(7)与感应元件(1)之间形成0.1mm的环状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稳态传热模型的新型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元件(1)为直径Φ3mm的圆柱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稳态传热模型的新型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元件(1)底部开有两个直径Φ0.7mm的盲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稳态传热模型的新型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元件(1)两个盲孔与上表面的厚度分别为1.0mm和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稳态传热模型的新型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元件(1)为不锈钢材料、铜或康铜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稳态传热模型的新型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套(7)的外直径为6m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稳态传热模型的新型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套(7)为不锈钢圆柱套。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稳态传热模型的新型热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氧铜紧固座(3)与无氧铜热沉体(2)一体加工或者通过高温环氧树脂进行固定粘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656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铭牌双金属温度表
- 下一篇:一种数字显示电解质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