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形状记忆合金位移叠加放大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3337.X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0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思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星河泉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G7/06 | 分类号: | F03G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11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丝材 驱动机构 叠加 回复 放大 本实用新型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 应用技术领域 驱动 工业领域 机械电子 通电加热 位移量 广范 联接 应用 自动化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形状记忆合金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形状记忆合金位移叠加放大驱动机构。形状记忆合金位移叠加放大驱动机构包括多个圆筒1、2、3、4和多根机械训练过的形状记忆合金丝材5、6、7,圆筒和形状记忆合金丝材相互联接,通过通电加热使形状记忆合金丝材回复形状,其回复位移为每根形状记忆合金丝材各自回复位移的叠加值,实现位移叠加放大驱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小型化,既保证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机构几十万次到上百万次可靠反复驱动,同时又提高了相对回复位移量,对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广范应用在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工业领域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形状记忆合金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形状记忆合金位移叠加放大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驱动采用电机系统驱动,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易产生电磁干扰,其应用领域受到很大限制。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通常是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受热回复原状的形状记忆效应产生回复位移和回复力,对外做功来实现驱动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无噪音、无电磁干扰的优点。目前形状记忆合金中,形状记忆性能较好为镍钛记忆合金,其最佳回复应变约为8%,但在实际应用中,其回复应变约为5~6%,若考虑到驱动器需要上十万次到上百万次反复驱动和机构可靠性,通常将回复应变设计为2~4%,简单的说,100mm长度的形状记忆合金丝材变形后加热回复时的回复移为2~4mm,因此,较小的回复位移已成为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应用最大的问题。若能从结构设计,利用多根形状记忆合金丝材组合,将每根回复位移串联叠加的方式达到增大的驱动位移目的,将对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设计和在工业的应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位移叠加放大驱动机构,既保证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几十万次反复驱动可靠性,又解决现有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驱动位移短的问题。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位移叠加放大驱动机构,包括多个圆筒1、2、3、4和多根机械训练过的形状记忆合金丝材5、6、7,圆筒和形状记忆合金丝材相互联接,其特征在于:第一圆筒1、第二圆筒2、第三圆筒3和第四圆筒4相互同心,第二圆筒2、第三圆筒3、第四圆筒4可以在轴向方向相对运动,形状记忆合金丝材5一端5a固定在第一圆筒1连接片8上,另一端 5b固定在第二圆筒2的连接片10上,或形状记忆合金丝材5一端5a固定在第一圆筒1连接片8上,另一端5b穿过第二圆筒2的连接片10,固定在第一圆筒1连接片8上,形状记忆合金丝材6一端6a固定在第二圆筒2的连接片9上,另一端6b固定在第三圆筒3的连接片 11上,或形状记忆合金丝材6一端6a固定在第二圆筒2的连接片9上,另一端6b穿过第三圆筒3的连接片11,固定在第二圆筒2的连接片9上,形状记忆合金丝材7一端7a固定在第三圆筒3的连接片12上,另一端7b固定在第四圆筒4上连接片13上,或形状记忆合金丝材7一端7a固定在第三圆筒3的连接片12上,另一端7b穿过第四圆筒4的连接片13,固定在第三圆筒3的连接片12上,第一圆筒1和第四圆筒4上连接片13通过压簧14相连。
所述第一圆筒1,其特征在于:为一台阶的圆筒并有连接片8。
所述第一圆筒1上的连接片8:其特征在于:为不导电,形状为线、带或板。
所述第二圆筒2,其特征在于:为一台阶的圆筒并上下有连接片9和连接片10。
所述第二圆筒2上的连接片9、连接片10,其特征在于:为不导电,连接片9形状可为线、带或板,连接片10为线或带。
所述第三圆筒3,其特征在于:为一台阶的圆筒两侧各有一个开口15、16,开口宽度大于连接片10宽度,上下有连接片11和连接片12。
所述第三圆筒3上的连接片11和连接片12,其特征在于:为不导电,连接片11可以线、带或板,连接片12为线或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星河泉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星河泉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33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斯特林光热发电与海水淡化热电协同组合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移液泵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