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滤结构及分隔式茶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1369.6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5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铎;孟广辉;范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登封市天中邑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C02F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齐海迪 |
地址: | 45247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结构 分隔式 杯体 筒体 本实用新型 盖体 化学污染物 可拆卸连接 过滤芯体 健康问题 筒体顶部 外壁设置 影响人体 卡接部 麦饭石 透水孔 茶具 杯盖 茶水 饮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结构及分隔式茶杯。该过滤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筒体可拆卸连接的盖体;所述盖体下方连接有由麦饭石制成的过滤芯体;所述筒体的外壁设置多个透水孔。该分隔式茶杯包括杯体、与所述杯体配合使用的杯盖和上述所述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通过卡接部安装在所述杯体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茶水中存在化学污染物导致饮用之后影响人体健康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结构及分隔式茶杯。
背景技术
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茶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中虽然也存在能够将茶叶和茶水分隔的分隔式茶杯,分隔式茶杯内的过滤体用于放置茶叶,然后向分隔式茶杯内部冲入沸水浸泡茶叶,浸泡一定时间后,茶叶的内含物溶于水中便成为茶水,可实现茶水与茶叶分离。但是却无法对茶水进行净化,以至于茶水中存在化学污染物的存在,导致饮用后影响人体健康。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茶水中存在化学污染物导致饮用之后影响人体健康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筒体可拆卸连接的盖体;
所述盖体下方连接有由麦饭石制成的过滤芯体;
所述筒体的外壁设置多个透水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筒体安装在茶杯上的卡接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盖体通过所述盖体上的连接件与所述卡接部内部的凹槽卡扣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包括至少两层过滤网,且所述过滤网的孔径由外到内逐渐减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芯体为球状,所述过滤芯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于交叉位置处连通,每个所述通孔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位于所述过滤芯体的外球面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和所述过滤芯体之间通过连接绳连接;
所述连接绳一端与所述过滤芯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的顶部安装有扶手。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隔式茶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茶水中存在化学污染物导致饮用之后影响人体健康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隔式茶杯,包括:杯体、与所述杯体配合使用的杯盖和上述所述的过滤结构;
泡茶时,所述过滤结构通过卡接部安装在所述杯体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结构的外壁与所述杯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杯体的材质为麦饭石。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结构及分隔式茶杯具有如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登封市天中邑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登封市天中邑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13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