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型金属接线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8529.1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4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忠;徐剑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青锋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5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15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金属 接线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金属接线端子,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型金属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电缆或绝缘导线与设备、开关连接,一般都采用铜、铜铝、铝端子。安装时,绝缘导线或电缆剥皮后,插入铜、铜铝、铝端子,然后压接端子,但是导线裸露部分,在遇到雨水接触后,容易发生氧化和腐蚀,造成导线导电能力下降,绝缘性能变差。因此在接线端子与输电电缆连接后,必须用相应的绝缘胶带对输电电缆与接线端子的连接部位进行对应的包扎处理。这种现场制作的工序十分复杂,技术要求高,又因为输电线路的长时间、高功率运行,会导致输电电缆与接线端子的连接包扎部位老化,影响防水效果,导致输电线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的铜接线端子一般包括平板端、过渡段和接线端,如专利号为CN201120148007.X的中国专利《铜接线端子》,包括平板端、过渡段和接线端,所述过渡段连接所述平板端和所述接线端,所述过渡段成形为实心结构。这种结构防水性能不理想,容易发生氧化和腐蚀。
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1320442393.2的中国专利《一种户外预制型铜接线端子》,其结构是:接线端子本体的一端设置螺栓孔,中部为导线插入槽,接线端子本体的另一端设置与接线端子本体一体成型的防水罩帽,所述防水罩帽与电缆终端紧密衔接;所述防水罩帽的内径与电缆截面直径相配合。该接线端子通过设置防水罩帽来起到防水作用,然后这种结构需要防水罩帽内径与电缆截面直径相配合,如果稍有不符就会造成电缆插不进去或者电缆与防水罩帽密封不良而影响防水效果,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对防水罩帽的尺寸要求比较苛刻,不利于加工制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可有效防止水分侵入的防水型金属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水型金属接线端子,包括依次设置的平板段、过渡段和接线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段的外端延伸成型有管状的供导体绝缘部分插置的扩径密封段,扩径密封段的尾部内孔壁面上环向开设有一条或多条矩形槽,矩形槽内嵌置有密封圈。
作为改进,所述扩径密封段的内孔孔径是导体绝缘部分线径的102%~120%,扩径密封段的长度为导体绝缘体直径的0.5~3倍。
作为改进,所述密封圈为Y型密封圈。
作为改进,所述接线段为管状结构,接线段的内孔孔径为导体导电部分线径的102%~110%,接线段的内孔长度为导体直径的3-6倍。
再改进,所述接线段的内孔壁面上涂有防水功能的电力复合脂。
再改进,所述扩径密封段的内孔壁面及矩形槽内壁上涂有防水功能的电力复合脂。
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段为呈坡状的变径过渡段,过渡段为实心结构。
最后,所述平板段的前端问圆弧形,平板段的中部设有一圆形或异形连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接线段的后端增设内孔比与导电缆或绝缘外径稍大的扩径密封段,并在扩径密封段内嵌置Y型密封圈,这样导体的导电部分插入接线段,而导体绝缘部分插置在扩径密封段,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有效堵住雨水的入浸,避免由于水分入侵而使导线发生氧化和腐蚀;另外,由于扩径密封段的孔径比导体绝缘部分稍大,使得导线插入方便,而且利于加工制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具有较好的防水作用,可有效阻止水分进入导体内部,延缓了导体的氧化进程,同时提升绝缘水平和产品质量,保证线路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青锋工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青锋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85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MP防水护套
- 下一篇:汽车水泵连接器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