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青砖茶发酵用洒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5972.3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9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宏;龙宝成;董家权;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巴蜀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6 | 代理人: | 夏冬玲 |
地址: | 44330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砖 发酵 洒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洒水设备,尤其是一种青砖茶发酵用洒水装置。
背景技术
青砖茶在通过渥堆进行发酵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过均匀洒水,以便提高发酵速度。现有的生产工艺是通过人工完成的,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且洒水量和洒水度均是通过人工经验来控制的,导致渥堆的效果不一致,达不到理想程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青砖茶发酵用洒水装置,能够实现精确洒水,保证后期发酵一致且降低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青砖茶发酵用洒水装置,包括竖直的外筒,外筒一侧和底端分别设有进料斗和出料口;所述外筒内设有上下开口的内筒,内筒上下与外筒间隔,四周通过连接板与外筒连接;所述外筒、内筒之前的空间内安装有斜向上的喷管,喷管通过连接管与水源连通;所述内筒内设绞龙,绞龙上端伸出内筒外、下端与电机连接。
所述内筒为带网孔的筒体结构。
所述连接板横截面为向外张开的倒U型。
所述进料斗、出料口及喷管上均设有电磁阀,电磁阀通过控制器控制定时开启关闭。
本实用新型一种青砖茶发酵用洒水装置,通过设置外筒、内筒,利用绞龙进行内外循环输送,并在此过程中通过电磁阀控制喷管出水,从而实现定量定时进行喷射,且进出的量通过进料斗和出料口上的电磁阀控制,从而达到有效定量喷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管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筒1,进料斗2,出料口3,内筒4,连接板5,喷管6,连接管7,绞龙8,电机9,电磁阀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青砖茶发酵用洒水装置,采用立式结构,相对于卧式设备而言占地面积小。该装置包括竖直的外筒1,外筒1一侧和底端分别设有进料斗2和出料口3,其中,进料斗2通过倾斜向下的进料管与外筒1内部连通,而出料口3通过竖直向下的出料管与其他设备连接。当需要进行送料或出料时,受重力作用,可直接通过控制器打开或关闭进料斗2、出料口3上的电磁阀10即可。
所述外筒1内设有上下开口的内筒4,内筒4上布满网孔,内筒4上下与外筒1间隔,内筒4四周通过连接板5与外筒1连接。而外筒1、内筒4之前的空间内安装有斜向上的喷管6,喷管6通过连接管7与水源连通;所述内筒4内设绞龙8,绞龙8上端伸出内筒4外、下端与电机9连接。工作时,进料斗2处的电磁阀打开,茶叶不断向外筒1内输送,由于外筒1底部为向中心倾斜的斜面,因此,茶叶自动向中心集中,并被绞龙不断向上输送。当达到一定量后,进料斗2处的电磁阀关闭。当茶叶输送到绞龙顶端后,会落到外筒1、内筒4之间的空间内。此时喷管6上的电磁阀10打开。倾斜向上喷出的水滴与落下的茶叶正面接触,从而进行均匀洒水。由于连接板5横截面为向外张开的倒U型,在茶叶下落过程中,连接板5可将落下的茶叶打散,提高洒水的均匀度。由于绞龙的作用,可使茶叶循环上下洒水,保证均匀有效。当经过3-4次循环后,底部出料口3上的电磁阀打开,茶叶进入后续发酵。
所述连接管7为螺旋型,螺旋型连接管7通过卡子固定在外筒1的内壁上,而喷管6等距离分布在连接管7上,周向分布,喷管6每分布一周为一组,通过电磁阀及相关电路、控制器控制启闭。喷管6从上到下喷水量按组依次减少。这样,茶叶在下落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有效与水接触。喷管6上可安装带过滤头的可拆卸喷雾头,可尽量使水滴雾化喷射,保证水接触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巴蜀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巴蜀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59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