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窥镜夹持装置与内窥镜夹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0037.8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4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孔维彪;余宝国;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熠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00;A61B17/29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行区景联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手术钳 夹持腔 夹持部 套管 本实用新型 夹持装置 夹持系统 穿过 手术操作 手术医生 相对设置 轴向方向 单手 贯穿 培训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夹持装置,包含套管(1),所述套管(1)内设置有手术钳夹持腔与内窥镜夹持腔(13);所述手术钳夹持腔与内窥镜夹持腔(13)沿轴向方向贯穿套管(1);所述手术钳夹持腔包含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12);第一夹持部(11)、第二夹持部(12)在套管(1)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夹持系统,包含手术钳(2)、内窥镜(3)以及上述的内窥镜夹持装置;内窥镜(3)穿过内窥镜夹持腔(13),手术钳(2)穿过手术钳夹持腔。本实用新型使得手术医生单手拿持手术钳即可完成相关手术操作,不仅操作简单、易培训,而且还可解放另一只手做其他需要的动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内窥镜夹持装置与内窥镜夹持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如耳鼻喉科等,对人体相关部位内部进行微创手术时,不仅需要手术器械进入人体进行相关治疗,还需要内窥镜同时进入人体与手术器械配合完成相应的手术。
目前的相关手术操作,都是一手拿持手术钳等手术器械,一手拿持内窥镜,在内窥镜观察的图像下,进行手术操作,解决了盲目操作造成意外伤害等问题,但还是存在下述一些问题:手术医生需一手拿持手术钳等手术器械,一手拿持内窥镜,操作难度大,需经过充分培训过的熟练医生才能胜任;手术器械和内窥镜在狭小的人体相关部位内部容易互相干涉影响;内窥镜的视野容易被手术器械阻挡,造成手术盲区而产生意外伤害。
专利文献CN 104188613A提供了一种轻便型内窥镜机械夹持机构,包括底盘、水平旋转机构和升降俯仰机构。通过对三个自由度的调节,可确保被加持内窥镜实现水平旋转、升降和俯仰摆动动作。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完全替代人工夹持内窥镜操作,同时所述的俯仰机构和垂直升降机构位于水平机构边缘,节省了更多的操作空间,允许更多的医疗器械同时参与手术。但是该专利文献未给出医疗器械与内窥镜之间的装配方式,依然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镜夹持装置及内窥镜夹持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窥镜夹持装置,包含套管,所述套管内设置有手术钳夹持腔与内窥镜夹持腔;
所述手术钳夹持腔与内窥镜夹持腔沿轴向方向贯穿套管;
所述手术钳夹持腔包含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
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在套管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
沿宽度方向,第一夹持部相对的两面、第二夹持部相对的两面分别形成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
内窥镜夹持腔在套管内与手术钳夹持腔连通、部分连通或不连通。
优选地,第一夹持部的宽度大于第二夹持部的宽度。
优选地,内窥镜夹持腔在套管内与手术钳夹持腔连通;
横截面上,内窥镜夹持腔的壁面两端延伸分别与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相连。
优选地,所述套管包含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拆分时,手术钳夹持腔与内窥镜夹持腔分别拆分为两部分。
优选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卡扣、滑槽或紧固件方式连接。
优选地,还包含充气装置;
所述充气装置设置在手术钳夹持腔和/或内窥镜夹持腔的内壁上;
充气装置充气后,手术钳夹持腔和/或内窥镜夹持腔的容物空间体积减小。
本实用新型还一种内窥镜夹持系统,包含手术钳、内窥镜以及上述的内窥镜夹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熠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熠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00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女性妇科病检查护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腔镜手术用结扎定位引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