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重密封下料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6176.9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9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余嘉;郑赟;康瑞泉;刘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18 | 分类号: | B65G69/18;F16J15/4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108 | 代理人: | 何锐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重 密封 下料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重密封下料管。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解决下料管烟尘上冒的方式一般有两种:1)直接沿下料口向下吹入高压气体,此种方式气体消耗量大,密封效果一般。2)采用机械接触式密封方式,该方式结构复杂,密封效果差,且操作不当时易发生堵塞。
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密封和气体密封双重密封的方式,密封效果好,且气体消耗量小,节约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下料管烟尘上冒的密封方式中,直接沿下料口向下吹入高压气体,此种方式气体消耗量大,密封效果一般;采用机械接触式密封方式,该方式结构复杂,密封效果差,且操作不当时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重密封下料管,包括下料管本体、气封盖装置、气封盖支架、气缸、气缸支架、上部料管和下部料管,上部料管和下部料管分别连接下料管本体的上端和下端,气封盖支架和气缸支架相对位于下料管本体外壁两侧,气封盖支架连接下料管本体外壁,气封盖装置分别连接气封盖支架和气缸,气缸连接气缸支架。
所述的气封盖支架和下料管本体外壁、气缸和气缸支架均为铰接连接。
所述的气封盖装置包括排气箱、连接管、连接架和进气管,连接架一端铰接连接下料管本体外壁,另一端分别连接进气管和气缸,进气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排气箱,连接管为圆弧形状的长管且长管两端均与排气箱和进气管相通。
所述的排气箱包括上圆板、下圆板和环套,上圆板和下圆板分别连接在环套的上端和下端,环套的圆周方向开设至少一圈排气小孔。
所述的排气箱位于下料管本体内部,上圆板面积大于下圆板面积,下圆板面积大于连接管的管口面积。
所述的上部料管和下部料管均可以与下料管本体拆分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双重密封下料管,包括下料溜管本体,可与上部溜管和下部溜管分离;气封盖装置一端与气封盖支架铰接,另一端与气缸铰接,气缸安装于支架上面;气封盖本体可在气缸的推动下绕铰接点旋转,到达关闭位置形成第一重机械密封;气封盖本体由连接架、进气管、连接管和排气箱组成,排气箱为两块圆形板和环套焊接而成的箱形结构,环套在圆周方向上设置一圈排气小孔。气体通过进气管、连接管进入排气箱以后,最终由排气箱上的一圈小孔排出,在下料溜管本体与排气箱之间的间隙中形成一圈气幕,形成第二重气体密封。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先通过机械密封的方式阻止大部分烟气上冒,再通过气体密封的方式将机械密封所留下的间隙完全密封住,达到机械密封和气体密封的双重密封,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双重密封下料管结构图;
图2是气封盖装置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下料管本体;2、气封盖装置;3、气封盖支架;4、气缸;5、气缸支架;6、上部料管;7、下部料管;8、排气箱;9、连接管;10、连接架;11、进气管;12、上圆板;13、下圆板;14、环套;15、排气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双重密封下料管,包括下料管本体1、气封盖装置2、气封盖支架3、气缸4、气缸支架5、上部料管6和下部料管7,上部料管6和下部料管7分别连接下料管本体1的上端和下端,气封盖支架3和气缸支架5相对位于下料管本体1外壁两侧,气封盖支架3连接下料管本体1外壁,气封盖装置2分别连接气封盖支架3和气缸4,气缸4连接气缸支架5;所述的气封盖支架3和下料管本体1外壁、气缸4和气缸支架5均为铰接连接。当气缸4动作的时候,带动气封盖装置2绕铰接点旋转,达到下料管本体1打开和关闭的效果,当需要下料时,用气缸4将气封盖装置2推于打开状态,下料溜管本体1就能顺利的下料了;关闭状态时,气封盖装置2上的排气箱8与下料管本体1之间有较小的间隙,阻止了大部分烟尘上冒;实用新型先通过机械密封的方式阻止大部分烟气上冒,再通过气体密封的方式将机械密封所留下的间隙完全密封住,达到机械密封和气体密封的双重密封,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发生堵塞,节约成本。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61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牛肉肠制作烤箱进料口分摊铺平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铝粉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