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烹饪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3795.2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4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明忠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烹饪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烹饪机器人,属于烹饪机器人领域。
背景技术
下厨烹饪是大部分中国家庭主妇或煮男最为常见的日常任务,而中国菜品原料众多,制作复杂,诸多现代居民无法做到游刃有余,厨房经常成为家庭卫生重灾区。中国才好吃手艺难学,耗时耗力不说,厨房产生的油烟还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基于此,家用电器特别是厨房用具产业成为急需自动化、智能化的新领域,目前已经有炒菜器、炒菜机器人等在先专利申请。然而,目前公知的烹饪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中,炒菜机和炒菜机器人,炒菜前都需要人工在厨房中将主料辅料准备好,人工或者半自动投料,炒菜锅是开放或者半开放结构,原料存储机构难于清洁,拆装非常不便,其存在的问题是:仍需人工洗菜切菜,最多仅仅减少了炒这个过程的少量劳动,还存在投料不准,无法实现定时定量投料,投料错误,油烟污染室内环境,炒菜完毕还需要人工清洗锅灶等等问题,既不方便,也不能减少人工和时间成本。从而不能从根本上将家庭主妇从厨房中解放出来。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1140948.3的一种新型烹饪机器人,包括机身及入料机构、投料机构、控制系统、烹饪机构、菜品收取机构,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入料机构、投料机构、烹饪机构、菜品收取机构连接,并控制所述各机构工作。本实用新型所述烹饪机器人使用定制的一次性菜品原料容纳装置,在工厂中按照菜谱配方将所有菜品原料各自独立封装,加上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烹饪全过程,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本实用新 型没有充电的移动轮充电控制座,不方便移动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2、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烹饪机器人,其结构包括,铰链座、活动轴、活动臂、第二铰链座、第二活动臂、烹饪臂、充电控制座,所述铰链座设于充电控制座上方,所述铰链座设于充电控制座与活动轴之间,所述活动轴与铰链座铰链连接,所述活动臂一端连接铰链座,另一端连接第二铰链座,所述第二铰链座与第二活动臂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臂设于烹饪臂、第二铰链座之间,所述烹饪臂与第二活动臂相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座设于烹饪臂下方,所述充电控制座表面与铰链座底部相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座设于铰链座下方,所述充电控制座底部与地面活动连接,所述烹饪臂设有固定杆、活动杆、烹饪搅拌手,所述固定杆设于烹饪臂、活动杆之间,所述活动杆与固定杆镶嵌,所述活动杆一端连接固定杆,另一端连接烹饪搅拌手,所述烹饪搅拌手通过紧固螺母固定于活动杆底部,所述充电控制座由壳体、充电口、移动轮、电控模块、控制面板组成,所述壳体与充电口镶嵌,所述移动轮设于充电控制座底部,所述电控模块设于壳体内部并与控制面板通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座设有铰链轴、固定座。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轴通过孔洞贯穿于铰链座、活动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母固定于充电控制座上方,所述铰链轴与固定座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控制座为圆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烹饪搅拌手可烹饪。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控制座可充电只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带有移动轮的充电控制座,方便携带及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 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烹饪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控制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铰链座-1、活动轴-2、活动臂-3、第二铰链座-4、第二活动臂-5、烹饪臂-6、充电控制座-7、铰链轴-10、固定座-11、固定杆-60设于烹饪臂-6、活动杆-61、壳体-70、充电口-71、移动轮-72、电控模块-73、控制面板-7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明忠,未经刘明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37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