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除窄光束中杂散光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3989.2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0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宋刚;吴婷;董逑;柳森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晶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V1/00;F21V17/16;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余冬 |
地址: | 31302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光筒 透镜支架 杂散光 窄光束 遮光圈 本实用新型 灯珠 筒体 光斑 同轴安装 有效效率 出光面 光束角 支撑筋 清晰 吸收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除窄光束中杂散光的装置,包括同轴安装的灯珠(4)、透镜支架(3)、TIR透镜(2)和遮光筒(1),灯珠(4)上方设置TIR透镜(2),TIR透镜(2)安装在透镜支架(3)上,透镜支架(3)上设置遮光筒(1),遮光筒(1)位于TIR透镜(2)的出光面上方;所述遮光筒(1)包括筒体(17),筒体(17)内通过支撑筋(18)设有第一遮光圈(15),第一遮光圈(15)内设有第二遮光圈(16)。本实用新型利用TIR透镜将光束角做到最小,并通过增加遮光筒,吸收掉多余的杂散光,在保证光学有效效率的前提下既实现了窄光束又能得到边缘清晰的光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装置,特别是一种消除窄光束中杂散光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景观灯(如投光灯、洗墙灯)多是应用在楼宇建筑的墙面亮化、树木雕塑的重点照明等。其中,对于多数窄光束灯具,在对建筑物以及雕塑等的重点照明时,会由于存在过多溢散光和杂散光,使得存在以下缺点:1.重点照明的效果不明显,亮暗界限不清晰;2.给周边环境造成了光污染;3.减少了光的有效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窄光束中杂散光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利用TIR透镜将光束角做到最小,并通过增加遮光筒,吸收掉多余的杂散光,在保证光学有效效率的前提下既实现了窄光束又能得到边缘清晰的光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消除窄光束中杂散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安装的灯珠、透镜支架、TIR透镜和遮光筒,灯珠上方设置TIR透镜,TIR透镜安装在透镜支架上,透镜支架上设置遮光筒,遮光筒位于TIR透镜的出光面上方;所述遮光筒包括筒体,筒体内通过支撑筋设有第一遮光圈,第一遮光圈内设有第二遮光圈。
前述的消除窄光束中杂散光的装置中,所述透镜支架包括筒状支架体,筒状支架体一端设有安装圈,安装圈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卡槽,安装圈上设有定位槽,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多个遮光筒卡扣,遮光筒卡扣与第一卡槽配合。
前述的消除窄光束中杂散光的装置中,所述TIR透镜包括具有全反射面的透光杯体,透光杯体中部设有位于灯珠上方的折射面,透光杯体的出光口上设有出射面;所述透光杯体的侧面设有定位块,定位块设置在定位槽内。
前述的消除窄光束中杂散光的装置中,所述透光杯体的底部设有晒纹。
前述的消除窄光束中杂散光的装置中,所述TIR透镜、透镜支架和遮光筒是PMMA塑料树脂或PC树脂。
前述的消除窄光束中杂散光的装置中,所述第一遮光圈和第二遮光圈的厚度均为0.8-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TIR透镜将光束角做到最小,然后通过增加遮光筒,吸收掉多余的杂散光,在保证光学有效效率的前提下既实现了窄光束又能得到边缘清晰的光斑。本实用新型的遮光筒后的能确实有效的消除杂散光,有效效率能提升3%。透镜支架的底部设置卡扣,省去了点胶固定的操作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在TIR透镜的底部进行磨砂处理形成的晒纹,能消除黄斑;第一遮光圈和第二遮光圈,目的是能够将那些不便于控制的光线吸收掉,这样既不会降低最大光强和有效效率,而且可以减少眩光。在洗建筑墙面和雕塑时,做到重点突出,亮暗对比显著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最终实现遮光筒、TIR透镜、透镜支架三者的紧密装配,同时省去了点胶这一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透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TIR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遮光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线轨迹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晶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晶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39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