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恒温食品发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1377.1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1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莉;孙传伯;韩邦兴;陈乃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皖西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6;C12M1/34;C12M1/04;C12M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23701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食品 发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恒温食品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工时,需要对原料进行发酵操作,再进行后续的加工生产。对食品发酵是生产和生活中用得最多的物料处理方式之一,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发酵过程中需要特别控制杂菌的产生。
最传统的方式就是自然发酵,但是这种完全依赖自然环境往往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在传统食品发酵过程中,没有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也没有温度监控设备,更不能实现自动化发酵。有一部分是人工搅拌,人工搅拌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搅拌不均匀,发酵效率也相对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温食品发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恒温食品发酵装置,包括底座、恒温装置、发酵罐、搅拌装置、进气单元和抽气单元;
所述恒温装置包括箱体、循环水泵和加热件,所述箱体的纵截面为“U”型凹槽,所述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板内壁上,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的底板上,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出水管;
所述发酵罐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凹槽内,所述发酵罐2和所述箱体3之间设置有导热隔离带6,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发酵罐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丝杠、丝杠螺母、丝杠螺母座和搅拌盘,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搅拌罐上方,所述丝杠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丝杠另一端穿过所述发酵罐并延伸至所述发酵罐底部,所述丝杠螺母套接在所述丝杠上,所述丝杠螺母座套接在所述丝杠螺母上,所述搅拌盘套在所述丝杠螺母座上并与所述丝杠螺母座固定连接;
所述进气单元包括进气管和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端的安全阀,所述进气管下端穿过所述发酵罐并延生至所述发酵罐底部,所述抽气单元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所述抽气单元包括真空泵及安装在所述真空泵上的真空表、抽气管和排气管,所述真空表与所述真空泵连通,所述抽气管一端与所述真空泵连通,所述抽气管另一端均与所述发酵罐连通;
所述发酵罐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发酵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一端与所述发酵罐连通,所述出料管另一端穿过所述箱体设置在外部;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发酵罐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加热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真空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热件为电加热器、电热管或加热丝。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总开关和搅拌机操作按钮组。
优选地,所述搅拌盘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食品发酵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控制器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控制加热件的开启或关闭,对发酵罐内温度进行实时控制,同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发酵罐转动,第二电机带动搅拌盘上下移动,转动与移动结合使得发酵罐中的发酵物混合更加充分,搅拌更加均匀,提高发酵质量,节省资源,适用于各种发酵物体,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恒温食品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搅拌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皖西学院,未经皖西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13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基因测序的DNA荧光定量分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豆肽生产用酶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