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用信号传输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0281.3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2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仝少凯;王祖文;白明伟;温亚魁;兰建平;雷璠;纪冬冬;陈文博;吴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108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置 井下 可调 节流 器用 信号 传输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田井下智能节流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用信号传输充电器。
背景技术
井下节流技术就是在井下某一深度油管内座放一定节流嘴尺寸的节流器,实现井筒中节流降压,提高流体流动速度,起到携带井筒积液的作用,从而实现气井产量的调节。
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带有节流嘴的活动式和预置式纯机械井下节流器,该类节流器无法实时调节节流嘴径的大小,必须通过关井和采取绳索作业更换不同尺寸的油嘴来实现不同等级的节流功能,以致无法及时调整气井产量,达到科学配产,还影响生产进度,增大作业风险。与此同时,井下机械式节流器的节流气嘴耐冲蚀性差,经过一段节流时间后,节流气嘴容易被气流携带砂砾冲蚀,气嘴孔径发生变化,不能很好地满足井下节流要求,因此,设计了一种不仅可以调节节流嘴孔径的大小,还可以利用高耐磨材料降低节流嘴冲蚀的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该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有效提高了气井井筒的节流降压和节流嘴不耐冲蚀,达到了井筒携带积液和实时调整配产的作用,为了确保该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的信号接收器在井筒内能实现地面指令信号的接收、传输以及电能量的供给,为控制电路板和电机提供指令信号和电能量,研制了与之相匹配的信号传输充电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信号无线传输与电能量供给的问题,为了使地面指令信号和电能量传输给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的控制电路板和电机,进而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和孔径调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用信号传输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用信号传输充电器,至少包括外筒、信号传输充电线圈和内筒,所述的信号传输充电线圈缠绕在内筒上,内筒位于外筒内,外筒用于保护信号传输充电线圈,外筒通过连接接头连接于试井钢丝工具串上。
所述的内筒和外筒端部通过螺纹密封连接。
所述的信号传输充电线圈由直径为1.5mm的信号线以顺时针方向缠绕在内筒上,缠绕的匝数为200。
所述的信号线为铜线。
所述的外筒外径64mm,外筒内径58mm,内筒外径54mm,内筒内径48mm。
所述的连接接头的扣型为15/16″,锥度1:8,每英寸10牙。
所述的外筒和内筒采用35CrMo材料加工,经热处理硬度达HBW197~235,表面进行磷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的充电和节流嘴孔径调节指令信号传输需要,实现了地面孔径调节指令信号和电能量无线传输功能,为控制电路板和电机提供了指令信号和电能量,信号实时传输效率高,电能量传输快,孔径调节数值准确,有效性和可靠性好,实用性强,应用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筒;2-信号传输充电线圈;3-内筒;4-连接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田井下智能节流工艺技术领域,是气井井下可调节流器的配套工具,有效解决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信号无线传输与电能量供给的问题,适用于气井井下智能节流工艺中,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用信号传输充电器,至少包括外筒1、信号传输充电线圈2和内筒3,所述的信号传输充电线圈2缠绕在内筒3上,内筒3位于外筒1内,外筒1用于保护信号传输充电线圈2,外筒1通过连接接头4连接于试井钢丝工具串上。
气井进行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节流嘴孔径调节前,应先将该信号传输充电器与试井钢丝工具串在地面连接完好;
信号传输充电器连接好后,将信号传输冲电工具通过试井钢丝下入到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的坐封位置(即预置工作筒位置),向下穿过预置式井下可调节流器的信号接收器,此时工作时信号传输充电器将发挥无线充电功能和无线指令信号传输功能两大作用;
完成充电和指令信号传输作业后,上提试井钢丝将该信号传输充电器起出井筒,及时检查信号传输充电器损坏情况,拆卸、更换相应工具零部件,以便后续入井使用。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02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末冶金组合模具
- 下一篇:一种晶片电感元件粉末冶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