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固定架及电容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1322.4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6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曹庭学;代文杰;张煜胜;谭亚平;倪辉辉;叶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06 | 分类号: | H01G2/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28427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固定架及电容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电容的结构一般包括电容101以及卸载电阻102,电容101的端面设置有两个端子103;卸载电阻102的两端分别与两端子103连接,且卸载电阻102与电容101的端面之间存在间隙,端子103的下方、于电容101的端面设置有防爆孔,防爆孔填充有胶体,以在电容101的端面形成胶体凸起104。
现有技术中,在电容安装的过程中,由于电容容易发生自转,导致电容的安装不方便。并且,电容在安装完成后,仍然存在发生自转的可能性,导致电容固定结构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发生自转的电容容易对连接导线造成拉扯;随着电容的自转,电容的防爆孔就会转动至端子的上方,当防爆孔出现漏液等情况时,容易引起端子短路、生锈等问题;由于端子具有正负极之分,随着电容的自转,会导致端子的位置发生变化,即电容正负极的位置发生变化,不利于电容的安装。尤其是,空调器的电容,上述的技术问题更为突出。
在以往的电容固定结构中,通过卡扣将电容固定;并在卡扣设置凸点,通过凸点来防止电容发生自转。但由于凸点具有一定的平滑性,使得固定结构难以达到较高的装配精度;而且,在电容固定之后,电容若受到外界的作用力,仍然会发生小幅度的自转。因此,上述的电容固定结构可靠性较差。
在后来出现了一种固定件,该固定件包括夹设相对设置的两固定卡,固定卡具有圆弧折弯,通过两固定卡分别于电容的两端将电容固定。但在该结构中,在电容固定之后,电容仍然会存在发生自转的情况。并且,通过两固定卡对电容进行固定,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安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容固定架及电容固定结构,旨在防止电容在安装固定之后发生自转的问题,以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容固定架,包括成对设置的两个架体,两个所述架体间隔设置并围成第一限位腔,所述第一限位腔用于收容电容,两个所述架体用于将电容固定于电路板,其中一所述架体于沿所述第一限位腔轴向的外侧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适配并限位电容的端子,以限制电容沿轴向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限位腔,所述第二限位腔与所述第一限位腔异轴设置,所述第二限位腔用于收容并限位电容的端子。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腔为弧形或圆形限位腔。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架板,所述架板于所述第一限位腔轴向的外侧设置,且所述架板用于适配贴合电容的端面,所述第二限位腔开设在所述架板上。
优选地,所述架板背离所述第二限位腔的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二限位腔设置有扣钩,所述扣钩用于扣合电容的端子的端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腔的数量为两个,相应地,所述扣钩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扣钩相并行且间隔地设置,以在此二者之间形成供电容的卸载电阻活动进出的容置空间。
优选地,所述架板背离所述第二限位腔的侧面,对应所述容置空间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限位电容的卸载电阻。
优选地,两个所述架体以及所述架板均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限位腔的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腔为弧形或圆形限位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容固定结构,包括电路板以及如上所述的电容固定架,所述电容固定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两个架体间隔设置并围成第一限位腔;并且,在其中一架体于沿第一限位腔轴向的外侧设有限位结构。安装时,将电容收容于第一限位腔内,并将电容的端子与限位结构相适配,使限位结构可以对电容的端子进行限位,确保电容不能沿轴向转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容对连接导线拉扯,端子发生短路、生锈,电容正负极位置发生变化等问题。并且,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单个电容固定架即可实现对电容的限定,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以及提升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容固定架正向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容固定架背向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未经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13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电源(M4‑D)
- 下一篇:移动电源(JP‑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