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中枢瘫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术后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4029.5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5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蒋苏;徐文东;沈云东;洪国展;邱彦群;李杰;王国宝;于爱萍;应颖;王晓敏;徐建光;顾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37 | 分类号: | A61F5/37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架 支撑杆 支撑网 肢体功能障碍 本实用新型 支撑 颈部 前区 术后 支架 中枢 下颌 手术安全性 患者头部 交叉固定 两侧位置 前后位置 人体肩部 人体颈部 人体下颌 上下两端 手术切口 左右摆动 开口区 舒适度 上端 换药 头颈 肩部 下端 匹配 观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中枢瘫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术后支架,包括支撑网和支撑架,支撑网能够套戴于人体的颈部且由下至上与人体的肩部、颈部和下颌结构相匹配,支撑网中上部对应人体颈前区的部位设有开口区,支撑架为两根交叉固定的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固定在支撑网上,支撑架为两副且分别设置于对应人体颈部的两侧位置,支撑架的两根支撑杆的上端分别支撑于人体下颌的前后位置、下端支撑于人体肩部。本实用新型全面支撑患者头部避免头颈发生前屈、后伸及左右摆动的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提高舒适度,方便颈前区观察手术切口和换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术后支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中枢瘫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术后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对于中枢瘫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术后头颈支撑的支架采用头臂支架,前臂前屈通过绑带等固定在身前,头部通过绑带与支撑杆连接将患者的头颈支撑到身前固定前臂上。头臂支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不足:体积庞大,使用不便;刚性结构容易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对于头部的支撑方向单一,患者的头颈很容易发生前屈、后伸、左右摆动等情况,不利于手术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中枢瘫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术后支架,全面支撑头部避免头颈发生前屈、后伸及左右摆动的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提高舒适度,方便颈前区观察手术切口和换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中枢瘫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术后支架,包括支撑网和支撑架,所述支撑网能够套戴于人体的颈部且由下至上与人体的肩部、颈部和下颌结构相匹配,所述支撑网中上部对应人体颈前区的部位设有开口区,所述支撑架为两根交叉固定的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固定在支撑网上,所述支撑架为两副且分别设置于对应人体颈部的两侧位置,所述支撑架的两根支撑杆的上端分别支撑于人体下颌的前后位置、下端支撑于人体肩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网中上部对应人体两侧肩部的位置设有开缝,所述支撑网的中上部通过两条开缝和开口区分成三个部分,支撑网中上部的左前侧部分与人体颈部的左前侧和左下颌的结构相匹配、右前侧部分与人体颈部的右前侧和右下颌的结构相匹配、后侧部分与人体颈部的后部和后脑勺结构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的两根支撑杆下端分别支撑于人体肩部位置和肩部前侧锁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网和支撑架采用柔韧、透气高分子材料制成。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分子材料为聚丙烯或者聚酯乳酸。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改良了现有的头臂支架体积过于庞大的缺陷,使用更加地方便,结构小巧精致,避免了刚性结构带来的不适感;支撑网对应人体颈前区的部位设有开口区,方便医护人员观察手术切口和换药;支撑架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能够对患者头部进行较为全面的支撑,避免患者头颈发生前屈、后伸及左右摆动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3所示的一种用于中枢瘫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术后支架,包括支撑网1和支撑架2,支撑网1和支撑架2采用聚酯乳酸制成,具有柔韧、透气的特点,支撑网1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40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神科患者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心内科术后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