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燃发动机的防爆燃活塞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5582.4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1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赖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宽 |
主分类号: | F02F3/00 | 分类号: | F02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张清 |
地址: | 中国香港***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 发动机 爆燃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具体涉及一种内燃发动机的防爆燃活塞。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燃发动机绝大部分都是活塞式,其主要利用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膨胀,推动活塞做功,活塞与曲柄连杆机构连接,将动力输出到外界,整个过程中活塞在气缸内不停的往复运动。现有的内燃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发动机燃烧室内积碳过多或者发动机过热等原原因,气缸在压缩的过程中,缸内气体的压力便已经高于设定值,而现有的活塞都是一个整体的刚性构件,无法自动调节对缸内气体的压力,气体压力升高至超过燃烧时额定的工作压力时,会造成可燃混合气在尚未点燃的情况下因高压而自行燃烧,出现爆燃现象,对活塞、气缸、连杆等部件产生剧烈的冲击,容易损坏发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防爆燃的活塞。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燃发动机的防爆燃活塞,包括活塞主体,所述活塞主体可上下移动地套接在一活塞筒的外部,所述活塞主体和活塞筒的内部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活塞主体相对活塞筒移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弹簧对活塞主体的弹力等于或略小于气缸内气体燃烧时额定的工作压力,所述活塞筒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杆的安装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对活塞主体的弹力等于气缸内气体燃烧时额定的工作压力,所述活塞筒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杆的安装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主体底部设置有凹腔I,所述凹腔I内部在靠近活塞主体底面的位置上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可上下移动地套接在活塞筒的外部,所述活塞筒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可阻挡滑块向上移动的挡圈。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筒的顶部设置有凹腔II,所述弹簧位于凹腔I和凹腔II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腔II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弹簧的外径略小于所述凹腔II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活塞主体可上下移动地套接在活塞筒上,并加设弹簧,令活塞主体在最大行程状态下弹簧的弹力等于或略小于气缸内气体燃烧时额定的工作压力;在使用过程中,当气缸内气体的压力小于额定的工作压力时,活塞主体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保持在最大的行程状态,此时的活塞主体和活塞筒相当于一个刚性的整体;当气缸在压缩过程中,缸内气体压力因各种原因提前升高至接近或达到额定的工作压力,这时弹簧受压缩短,活塞主体同时向下移动,此时气体压力会变小,实现对缸内气体压力的自动调节,避免气体因压力过大自行燃烧出现爆燃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可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一种内燃发动机的防爆燃活塞,包括活塞主体1,所述活塞主体1可上下移动地套接在一活塞筒2的外部,所述活塞主体1和活塞筒2的内部之间设置有弹簧3,所述活塞主体1相对活塞筒2移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弹簧3对活塞主体1的弹力等于或略小于气缸内气体燃烧时额定的工作压力,所述活塞筒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杆的安装孔21。这里弹簧3对活塞主体1的弹力略小于气缸内气体燃烧时额定的工作压力,实际使用过程中,气体的压力因各种原因提前升高至接近额定的工作压力时,弹簧3便会受压收缩,活塞主体也同时向下移动,气体压力会变小,起到了提早防爆燃作用,但是由于弹簧3比较早的收缩,燃烧室空间变大,气缸输出的动力会略减弱。当然优选的实施例,弹簧3对活塞主体1的弹力等于气缸内气体燃烧时额定的工作压力,弹簧3等于额定的工作压力,既能起到防爆燃作用,又能使燃烧室空间的大小保持不变,不影响动力的输出。传统的技术中,是将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连接在活塞主体1,这里将连杆连接在活塞筒2的安装孔2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主体1底部设置有凹腔I11,所述凹腔I11内部在靠近活塞主体1 底面的位置上固定连接有滑块4,所述滑块4可上下移动地套接在活塞筒2的外部,所述活塞筒2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可阻挡滑块4向上移动的挡圈。由于挡圈的阻挡作用,当滑块4移动至与挡圈接触时便无法继续向上移动,此时活塞主体1相对活塞筒2移动至最大行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宽,未经赖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55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