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导电轨的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0163.1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4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曾鉴;邓茂涛;姜兴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1/00 | 分类号: | H01R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仙月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导电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导电轨的接头。
背景技术
导电轨是设置在车辆侧面或下方,向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电力牵引车辆上传输电能的功能主体,而C形导电轨是一种相对新型的导电轨型式,这种导电轨刚度适中,便于曲线线路区段敷设;结构合理,可实现快速施工安装。在导电轨实际安装过程中,多支C形导电轨在对接处需要使用中间接头连接,中间接头的结构和连接方式需要考虑到C形导电轨的结构特征。在已有的采用C形导电轨的轨道交通工程案例中,中间接头通常采用内夹板穿入C形导电轨内腔与外部的外夹板对夹连接两段导电轨,内夹板与外夹板均为预置连接孔的完整型材。这种连接方式相对于需要现场打孔安装的中间接头更为方便实用,但是在安装过程中仍有需改进的地方。安装完整型材作为内、外夹板的C形轨中间接头,通常须由安装工人将中间接头的内夹板穿入一根导电轨内腔,再移动另一根导电轨使中间接头内夹板的另一端头穿入其内腔。在工程安装过程中,由于单支导电轨长度通常超过10米,质量超过100千克,另外为保证导电轨安装精度,中间接头与导电轨的配合间隙不能设置过大,因此在穿接中间接头过程中较为费力,而且考虑到在高架线路的安装,中间接头安装将更难实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导电轨的接头,这种中间接头的内夹板为分体式,所述内夹板可分别穿入两支相邻导电轨,通过与外夹板连接固定,实现C形导电轨牢固可靠的对接,杜绝了中间接头穿接困难的问题,而且减少了内、外夹板基准不重合产生的误差所造成的影响,更有利于控制对接导电轨在中间接头处的安装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导电轨的接头,至少包括内夹板(100),外夹板(200),紧固件(300),其中内夹板(100)和外夹板(200)上分别具有连接孔(102,202),连接孔(102,202)彼此相对应,通过紧固件(300)穿过对应的连接孔(102,202)夹持紧固,内夹板(100)为分体式,其至少包括两个内夹板体(101);所述内夹板体(101)分别穿入所述两根导电轨的内腔(α),其夹持面(103)与所述导电轨的内壁面(β)接触,所述外夹板(200)的夹持面(203)与所述导电轨的底部外缘面(γ)接触,使每根导电轨与内夹板(100)、外夹板(200)固定连接,两根导电轨在端头对接,且连接孔(102,202)彼此对应连通;所述外夹板(200)也作为导电体,实现两根导电轨的电连接。
优先地,所述内夹板体(101)在导电轨的内腔(α)内可进行旋转,并能够沿垂直于接触面中心线的方向从导电轨的内腔(α)内移出。
优先地,其内夹板(100)上的连接孔(102)为螺纹孔或连接孔(102)为光孔外附有螺母,而外夹板(200)上的连接孔(202)为光孔;或其内夹板(100)上的连接孔(102)为光孔,而外夹板(200)上的连接孔(202)为螺纹孔或连接孔(202)为光孔外附有螺母。
优先地,所述内夹板(100)的材质为铝及铝合金或铜及铜合金。
优先地,外夹板(200)的材质是导电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分体式夹板作为中间接头的功能主体,降低了中间接头穿接导电轨的难度,提高了中间接头的安装效率;
2、导电轨对接处仅以外夹板为基准,即使内夹板体之间具有高差h,中间接头的装配精度也不受影响,更有利于控制中间接头处导电轨的对接安装精度。
附图说明
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的轴侧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特点示意图,图中可以看出即使内夹板体之间具有高差h,中间接头的装配精度也不受影响;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内夹板体的组合方式;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内夹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01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