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T卡和SIM卡二合一的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5210.3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2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信为兴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502;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恒华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99 | 代理人: | 姜宗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m 二合一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T卡和SIM卡二合一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也称为智能卡、用户身份识别卡,GSM数字移动电话机必须装上此卡方能使用。它在一电脑芯片上存储了数字移动电话客户的信息,加密的密钥以及用户的电话簿等内容,可供GSM网络客户身份进行鉴别,并对客户通话时的语音信息进行加密。
T-Flash卡(简称T卡),是目前市场上体积最小的存储卡,具有方便快捷,小巧轻盈,即插即用,价格较低等优点。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在主板的设计上已经可以同时设置SIM卡和T卡的连接器,这样该手机就具有了可同时使用SIM卡或T卡的功能。然而,现有的连接器通常将T卡的容纳部和SIM卡的容纳部设置成并排的方式,这种结构使得连接器所占据的平面空间较多,不利于手机其他元件的排布。此外,与T卡和SIM卡连接的端子在同一平面上,容易出现信号干扰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T卡和SIM卡二合一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卡托和卡座,所述卡托插入所述卡座中,所述卡托包括:托盘、门板和隔离条,所述托盘与所述门板形成固定,所述托盘为中空形状,所述托盘中部具有通孔,所述隔离条位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隔离条的一侧为T卡容纳部,另一侧为SIM卡容纳部;所述卡座具有多个端子和支撑脚,所述端子具有接触部和引脚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卡座内部,所述引脚部位于所述卡座外部,多个端子包括:多个T卡连接端子和多个SIM卡连接端子,所述T卡连接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所述卡座内部的顶部,所述SIM卡连接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所述卡座内部的底部,多个支撑脚位于所述卡座的两个侧面上。
具体地,卡座具有弹片,所述弹片往所述卡座的内部延伸。
具体地,所述托盘和所述门板分体形成,所述托盘与所述门板之间通过铆钉固定。
具体地,所述托盘与所述门板可以一体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不仅能有效减小连接器所占据的平面空间,而且还能防止T卡和SIM卡信号干扰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卡托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卡托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卡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连接器包括:卡托1和卡座2,卡托1插入卡座2中。其中,卡托1用于接收T卡和SIM卡,卡座2在T卡和SIM卡与手机电路板之间形成信号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卡托1包括:托盘11、门板12和隔离条13。托盘11与门板12形成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托盘11和门板12分体形成,托盘11与门板12之间通过铆钉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托盘11与门板12也可以一体形成。托盘11为中空形状,中部具有通孔,隔离条13位于托盘11的通孔中。隔离条13的一侧为T卡容纳部131,另一侧为SIM卡容纳部132,T卡容纳部131的形状与T卡匹配,SIM卡容纳部132的形状与SIM卡匹配。
结合图1和图4所示,卡座2具有多个端子21、弹片22和支撑脚23。端子21具有接触部211和引脚部222,接触部211位于卡座2内部,引脚部222位于卡座2外部。具体地,多个端子21包括:多个T卡连接端子21a和多个SIM卡连接端子21b,T卡连接端子21a的接触部211位于卡座2内部的顶部,SIM卡连接端子21b的接触部211位于卡座2内部的底部。当T卡和SIM卡安装完成后,T卡和SIM卡的电极的朝向相反,能有效防止T卡和SIM卡的信号相互干扰。引脚部222用于与电路板上的电路形成电连接。
弹片22往卡座2的内部延伸,用于在卡托1插入后压紧卡托1,防止卡托1轻易掉出卡座2。多个支撑脚23位于卡座2的两个侧面上,用于在连接器转配过程中将连接器固定在手机电路板上。
可见,具有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不仅能有效减小连接器所占据的平面空间,而且还能防止T卡和SIM卡信号干扰的现象发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信为兴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信为兴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52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