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阴极线支撑框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3352.6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6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郑钱;郑钡;袁榜;周炜;朱毅;金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诸暨骏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41 | 分类号: | B03C3/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阴极 支撑 框架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除尘器,特别涉及一种阴极线支撑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电除尘器是利用高压电场来分离悬浮在气体中粉尘的设备。送高压电的电极为电晕极,又称阴极,收集粉尘的电极叫沉淀极或阳极。阴极框架上安装阴极线。通常阴极框架用无缝钢管制作成矩形框,纵向横向再加上撑管,矩形框架的两侧上部有支撑架,搭在阴极支架上。
公告号为CN20439617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加强式阴极框架,它包括矩形框,所述矩形框肩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支撑座,所述矩形框顶部横杆的下方设有一个平行的加强横杆,所述将强横杆的两端与矩形框的两竖杆焊接连接,所述将强横杆与顶部横杆间支撑有多根等间距的竖撑。
上述专利中的矩形框体为固定连接,并由于矩形框体的体较大,导致该种框体在运输的过程中非常的不方便,不但增加了运输成本也很容易导致矩形框体在运输的过程中产生形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阴极线支撑框架结构,该支撑框架能实现可拆卸安装,从而减少运输成本并提升框架的运输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阴极线支撑框架结构,包括上部支撑杆、下部支撑杆以及连接上部支撑杆与下部支撑杆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有用于插设进所述上部支撑杆并与所述上部支撑杆之间实现过盈配合的固定块、另一端与所述的下部支撑杆之间通过螺栓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块转动到垂直于连接杆的轴向位置后,将固定块插设进上部支撑杆,通过上部支撑杆与固定块之间过盈配合的方式,用于固定上部支撑杆与连接杆;将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下部支撑杆,从而组装形成支撑框架。减少框架在运输中的占用体积,缩减运输成本,并减少框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形变,提升运输质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块一侧壁靠近所述固定块自由端的位置向内倾斜设有倾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倾斜面的设置缩小固定块自由端的横截面积,使固定块更容易插设进上部支撑杆,使框架的组装更加方便。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部支撑杆与所述的下部支撑杆之间插设连接有横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横杆的设置用于增加框架的结构强度,并通过插接的方式用于实现横杆与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之间的连接,使得横杆能实现与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之间的拆卸。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部支撑杆上设有供所述的横杆插设的上插块,所述的下部支撑杆上设有供所述的横杆插设的下插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插块与下插块的设置,使得在不影响上部支撑杆与下部支撑杆原有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实现上部支撑杆、下部支撑杆和横杆之间的插设连接。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横杆与所述的上插块和所述的下插块之间均设有缓冲橡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冲橡胶片的设用于实现横杆与上插块、横杆与下插块之间的过盈配合,达到更好的固定作用;并通过缓冲橡胶片本身的伸缩弹性对框架产生的振动起到减震作用,提升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部支撑杆与所述的下部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的上部支撑杆铰接设置、另一端插设进所述的下插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撑杆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上部支撑杆与下部支撑杆之间的结构强度,并将撑杆的一端与下插块之间通过插设连接的方式用于实现对撑杆的收纳,从而方便框架的运输。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撑杆沿所述的横杆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称的设置方式进一步增加框架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插块上设有供所述的撑杆嵌设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撑杆围绕于上部支撑杆之间的铰接位置进行转动,将撑杆嵌设进上插块的卡槽内,用于固定收纳后的撑杆,并使进一步缩小撑杆在运输过程中的占用面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部支撑杆与下部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杆以插接和螺纹连接的方式用于固定形成框架,实现可拆卸连接并方便运输;通过横杆与撑杆的设置增加上部支撑杆与下部支撑杆之间的结构强度;通过缓冲橡胶片的设置减少框架产生的振动,实现更好的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诸暨骏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诸暨骏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33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