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SBTypeC公头电连接器及其传输导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5876.0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2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米南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5 | 分类号: | H01R13/405;H01R13/502;H01R13/6585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sbtypec 公头电 连接器 及其 传输 导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上下排列弹性触点,及同时具有分组错位排列引脚,可正反插的USB type C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壮大,带有USB接口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比如,USB Type-C就是一种接口轻薄小巧的新型USB接口,其可以扩展成电源/USB传输/VGA或HDMI三个接口,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而且通过适配器还可以兼容USB3.0、USB2.0 等上一代接口,能够较好的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需求。
传统USB Type-C的接口定义如下:
由于USB Type-C的接口有上下两排弹性触点,因此其端子也为上下两排结构,两排端子向后延伸使尾端伸出上下两排焊脚。上排焊脚均匀排列,下排焊脚也是均匀排列。由于焊脚数量较多并且密集,在使用时,用户很难快速分清每个焊脚的定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USB Type C公头电连接器及其传输导体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USB Type C公头电连接器传输导体结构,该传输导体结构包括
第一传输导体组,其结构为第一接触部组,由第一接触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一弹臂部组,再由第一弹臂部组向后分别延伸为第一固持部组与第二固持部组,而由第一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一引脚部组,及由第二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二引脚部组;
第二传输导体组,其结构为第二接触部组,由第二接触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二弹臂部组,再由第二弹臂部组向后分别延伸为第三固持部组与第四固持部组,而由第三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三引脚部组,及由第四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四引脚部组;
该第一传输导体组与第二传输导体组的设置为:
第一接触部组为共面设置,第二接触部组为共面设置,该第一接触部组与第二接触部组位于上下两个不同的面上,并且第一接触部组与第二接触部组为对向设置;
第一弹臂部组为共面设置,第二弹臂部组为共面设置,该第一弹臂部组与第二弹臂部组位于上下两个不同的面上,并且第一弹臂部组与第二弹臂部组为对向设置;
第一固持部组、第二固持部组为共面设置,第三固持部组、第四固持部组为共面设置,该第一固持部组、第二固持部组与第三固持部组、第四固持部组位于上下两个不同的面上,并且第一固持部组、第二固持部组与第三固持部组、第四固持部组为对向设置;
第一引脚部组、第二引脚部组、第三引脚部组、第四引脚部组为交错序列设置,其顺序为第一引脚部组、第三引脚部组、第二引脚部组、第四引脚部组,此四组引脚部组共有22PIN引脚,其依序排列设置;其中,
第一引脚部组为共面设置,其按顺序依次排列有:第一电源回路引脚,第一高频讯号引脚,第二高频讯号引脚,第二电源回路引脚,第一电性功能引脚,共5PIN引脚;
第二引脚部组为共面设置,其按顺序依次排列有:第一低频讯号引脚,第二低频讯号引脚,第二电性功能引脚,第三电源回路引脚,第五高频讯号引脚,第六高频讯号引脚,第四电源回路引脚,共7PIN引脚;
第三引脚部组为共面设置,其按顺序依次排列有:第五电源回路引脚,第三高频讯号引脚,第四高频讯号引脚,第六电源回路引脚,第三电性功能引脚,共5PIN引脚;
第四引脚部组为共面设置,其按顺序依次排列有:第四电性功能引脚,第七电源回路引脚,第七高频讯号引脚,第八高频讯号引脚,第八电源回路引脚,共5PIN引脚。
一种USB Type C公头电连接器传输导体结构,该传输导体结构包括
第一传输导体组,其结构为第一接触部组,由第一接触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一弹臂部组,再由第一弹臂部组向后分别延伸为第一固持部组与第二固持部组,而由第一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一引脚部组,及由第二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二引脚部组;
第二传输导体组,其结构为第二接触部组,由第二接触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二弹臂部组,再由第二弹臂部组向后分别延伸为第三固持部组与第四固持部组,而由第三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三引脚部组,及由第四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四引脚部组;
该第一传输导体组与第二传输导体组的设置为:
第一接触部组为共面设置,第二接触部组为共面设置,该第一接触部组与第二接触部组位于上下两个不同的面上,并且第一接触部组与第二接触部组为对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米南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米南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5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面平整度测量仪
- 下一篇:一种可清除障碍物的八轮平整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