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除寄生电容效应的晶体振荡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9284.2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0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波;陆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B5/04 | 分类号: | H03B5/04;H03B5/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罗朗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除 寄生 电容 效应 晶体 振荡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晶体振荡电路,特别涉及一种消除寄生电容效应的晶体振荡电路。
背景技术
晶体振荡电路主要由晶体和集成芯片内部的振荡电路两大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晶体13通过待起振芯片的晶体输入引脚124和晶体输出引脚125与振荡电路相连接。石英晶体、陶瓷晶体等在谐振时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包含等效电容Cg、等效电感Lg和晶片振动时摩擦损耗的等效电阻Rg。晶体振荡电路的正常谐振频率为:
电路设计和PCB(印刷电路板)布线、焊接(如布线资源、过孔等)会对电路引入寄生电容。以过孔为例,设某一过孔在铺地层上的隔离孔直径为D2,过孔焊盘的直径为D1,PCB板的厚度为T,PCB板基材的介电常数为εB,则该过孔的寄生电容CV大小为:
CV=1.41·εB·T·D1/(D2-D1)
类似地,PCB上金属布线引入的寄生电容CL可根据PCB布线的厚度W、PCB布线的长度L、两条PCB布线间的距离d、空气的介电常数εA、PCB板基材介电常数为εB计算得出,如下公式:
CL=W·L·εA·εB/d
完成PCB焊接后,连接于待起振芯片的晶体输入引脚和晶体输出引脚的外部晶体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包含等效电容Cg、等效电感Lg、等效电阻Rg和寄生电容Cp,寄生电容Cp为所有过孔产生的寄生电容和布线产生的寄生电容的总和。则此时晶体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为:
与正常谐振频率f0有所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应为PCB布线、过孔等引入寄生电容,从而影响晶体振荡电路谐振频率的缺陷,提供一种消除寄生电容效应的晶体振荡电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消除寄生电容效应的晶体振荡电路,包含印刷电路板、待起振芯片、晶体、补偿电容,所述待起振芯片、所述晶体、所述补偿电容分别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所述印刷电路板为多层结构,所述印刷电路板含有过孔,所述待起振芯片含有内部振荡电路,所述内部振荡电路的晶体输入端和晶体输出端与分别连接至所述待起振芯片的晶体输入引脚和晶体输出引脚,所述晶体包含第一晶体引脚和第二晶体引脚,所述补偿电容包含第一电容引脚和第二电容引脚,所述晶体输入引脚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金属导线与所述第一晶体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晶体引脚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二金属导线与所述第一电容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引脚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三金属导线与所述晶体输出引脚连接;
所述补偿电容的值为Cxo·(Cxo+CP)/CP,其中CP为所述印刷电路板布线、过孔产生的寄生电容,Cxo为所述晶体的等效电容。
较佳地,所述晶体为石英晶体。
较佳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厚度为32mil-72mil,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板基材介电常数为3.8F/m-4.4F/m,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过孔焊盘的直径为4mil-10mil,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过孔在铺底层上的隔离孔的直径为10mil-20mil。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消除寄生电容效应的晶体振荡电路对现有技术中的晶体振荡电路改动很小、成本很低,且消除寄生电容效应的效果明显,有助于晶体振荡电路工作于期望的谐振频率,保证接收谐振信号的待起振芯片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晶体振荡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石英晶体在谐振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3为完成PCB焊接后,连接于待起振芯片的晶体输入引脚和晶体输出引脚的外部晶体电路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晶体振荡电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92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