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埋管换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3698.4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0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义;王德敬;张勇;高志友;胡彩萍;孟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T10/15 | 分类号: | F24T1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加贵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埋管换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埋管换热系统,包括地埋管换热器和隔热板,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包括进口支管和出口支管,所述隔热板位于所述进口支管和所述出口支管之间;所述隔热板上从上至下依次均布有若干个管卡,所述管卡固定在所述隔热板上,所述管卡的两端分别夹持所述进口支管和出口支管。进口支管和出口支管之间设置有隔热板,增大导热热阻,避免了热短路现象,实现高效绝热;管卡固定于隔热板上,两者一体化设置,能避免单独使用管卡时下管阻力造成的管卡松动移位问题,以更好地夹持地埋管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埋管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理管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地理管换热器是实现载热流体与土壤进行热量交换的关键传热器件,其中以单U型、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应用最为广泛,然而受到钻孔孔径(约为110~150mm)的制约,使得地埋管换热器进出口支管间距非常有限,导致两管由于相互接触进行直接热量交换,或者通过埋管间回填料导热间接进行热量交换,产生″热短路″现象;对于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来说,两进口管或出口管距离靠近也会影响载热流体与土壤换热。上述现象会导致地埋管换热能力小于设计值,据相关研究表明,热短路现象会使土壤源热泵运行效率低10%-20%。
为了削弱热短路的影响,工程上采取的主流措施为用弹簧或管卡将两支管分开,但此方法不能解决两支管间由于回填料导热造成的热量损失;另外,施工过程中下管阻力往往直接作用于管卡上导致其松动移位,预期功能丧失。专利CN 1982810A提出在回水管有热短路的管段外加套管,埋管与套管间抽真空,但这也妨碍了回水管与回填料间的有益换热;专利CN 203629136U针对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提出用钢条捆绑定位方式使两进口支管相互远离,与并在一起的两出口支管形成三角形,但其应用受到孔内空间非常有限的制约。
因此,提供一种地埋管换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成为现在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埋管换热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避免了热短路现象,实现高效绝热,并且有效避免了管卡松动移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管换热系统,包括地埋管换热器和隔热板,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包括进口支管和出口支管,所述隔热板位于所述进口支管和所述出口支管之间;所述隔热板上从上至下依次均布有若干个管卡,所述管卡固定在所述隔热板上,所述管卡的两端分别夹持所述进口支管和出口支管。
优选的,所述地埋管换热器为U形管,所述进口支管和所述出口支管的底端U形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口支管和所述出口支管垂直于地面。
优选的,所述进口支管和所述出口支管关于所述隔热板对称设置,所述管卡的中部固定在所述隔热板上。
优选的,所述隔热板上由上而下设置若干个键形孔。
优选的,所述管卡包括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通过连接柄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柄为扁平状。
优选的,所述连接柄的中部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键形孔内,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用于夹持所述进口支管和所述出口支管。
优选的,所述隔热板采用聚氨酯隔热材料制成,所述管卡为塑料管卡。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进口支管和出口支管之间设置有隔热板,增大导热热阻,避免了热短路现象,实现高效绝热;
2、管卡固定于隔热板上,两者一体化设置,能避免单独使用管卡时下管阻力造成的管卡松动移位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36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