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2739.8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6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唐巍;徐立笑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吸能盒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也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汽车产品最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如何提高车身安全,尤其是乘员的安全,已经成为最为炽热的研究方向之一。按照当今汽车安全理论,可将车身分为“吸能区域”和“乘员安全区域”。如图1所示,“乘员安全区域”也称为乘员的“生存空间”,它要求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不允许有较大的变形,再配合安全气囊以及三点式安全带来保护乘员的安全;而“吸能区域”要求能按照预想的方式进行压溃或者变形,以充分吸收碰撞能量,使传递到乘员舱的能量能够被充分的削弱,从而降低对乘员身体的伤害。
吸能盒是吸能区域的重要部件,它能够吸收碰撞时的相当部分的碰撞能量,对车辆和乘员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市场上,汽车吸能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冲压钣金焊接而成的吸能盒,另一种是铝合金挤压整体式吸能盒。这两种吸能盒虽然能够充分压溃,但由于结构比较简单,即使压溃完全但吸能总量仍然不高,不能更大程度地降低碰撞能量,导致传递到乘员舱的碰撞能量仍然很高,容易造成乘员的重大伤害和车身的严重损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吸能盒结构,该吸能盒结构在现有汽车吸能盒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汽车吸能盒吸能有限,不能更大程度地降低碰撞能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吸能盒结构包括吸能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内设置有一个内置型腔,所述内置型腔的内部填充有吸能泡沫。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本体是由U型的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构成的前后开口的盒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型腔的左、右两侧设有向腔体外伸出的折边,所述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的左右侧面分别设有向外侧弯折的翻边,所述折边夹设于所述吸能盒上板的翻边和吸能盒下板的翻边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型腔的折边与所述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的翻边以焊接或铆接或螺栓固定的方式紧固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型腔为钣金焊接而成或铝合金材料一体挤压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左右侧面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溃缩诱导槽。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吸能盒结构,结构简单,设置合理,通过在吸能盒本体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吸能型腔,并在其内部填充吸能泡沫的方式,使得本结构能够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优化并增强了吸能效果,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传递到乘员安全区域的碰撞能量,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吸能区”和“乘员安全区”划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吸能盒结构的等轴测试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吸能盒结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当今汽车安全理论将车身分为“吸能区域”和“乘员安全区域”,如图1所示,A区为“乘员安全区域”,要求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不允许有较大的变形;B区为“吸能区域”,分设在前、后车身,该区域要求能按照预想的方式进行压溃或者变形,以充分吸收碰撞能量,使传递到乘员舱的能量能够被充分的削弱,从而有效降低对乘员身体的伤害。本吸能盒结构便是安装在B区的重要部件。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吸能盒结构包括吸能盒本体,该吸能盒本体包括U型的吸能盒上板1和U型的吸能盒下板2,是一个前后开口的盒体结构。吸能盒本体的左右侧面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溃缩诱导槽,吸能盒本体与设置在侧面上的溃缩诱导槽相配合,提高了吸能盒本体的吸能效果。关键在于,该吸能盒本体内还设置有一个内置型腔3,内置型腔3的内部填充有吸能泡沫4。通过增设内置型腔3并在其内部填充吸能泡沫4,可以在原有吸能盒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吸收碰撞能量,优化并增强了吸能效果,提高了安全性能。
吸能盒本体和内置型腔3都可以采用钣金焊接而成,或者都采用铝合金材料一体挤压而成,但在设计上,内置型腔3的变形强度要低于吸能盒本体的变形强度,这样可以促进整个吸能盒的充分压溃变形,增加吸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27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备用机油箱及自动加机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保险杠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