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轮毂结构及自行车的后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8898.0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9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唐明喜;陈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一哥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6/60 | 分类号: | B62M6/60;B62M6/50;B60B1/02;B60B1/04 |
代理公司: | 广东德而赛律师事务所44322 | 代理人: | 叶秀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轮毂 结构 自行车 后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的电机轮毂结构及自行车的后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的增强,具有高效节能的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用以检测踏力的扭力传感器一般安设于中轴上,结构设计复杂,并且安装不方便,如出现故障,检修起来也很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电机轮毂结构及自行车的后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轮毂结构,包括轮毂电机、设于轮毂电机主轴上的飞轮座和设于飞轮座上的飞轮,还包括扭力传感器,所述扭力传感器设于轮毂电机外壳和所述飞轮之间,所述扭力传感器包括内圈、外圈,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均匀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弹性梁,所述弹性梁的中部位置开设有两个通孔并且相互连通,与所述通孔所对应的弹性梁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应变片,所述应变片电连接于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扭力传感器或者轮毂电机外壳的端盖内侧上,所述外圈固定在轮毂电机外壳的端盖外侧上、内圈固定于所述飞轮座上。
优选地,所述飞轮座与轮毂电机主轴通过两个或者以上的轴承旋转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孔临近内圈的侧壁上设有通孔缺口,轮毂电机外壳上与所述通孔缺口相对应的设有凸台,在弹性梁未发生过载形变时,所述通孔缺口与凸台之间留有间隙,在弹性梁发生过载形变时,所述通孔缺口压合于凸台上驱动轮毂电机外壳转动。
优选地,所述内圈设有至少一内圈缺口,轮毂电机外壳上与所述内圈缺口相对应的设有凸台,在弹性梁未发生过载形变时,所述内圈缺口与凸台之间留有间隙,在弹性梁发生过载形变时,所述内圈缺口压合于凸台上驱动轮毂电机外壳转动。
优选地,所述弹性梁侧面与轮毂电机外壳之间设有弹性垫圈。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设齿轮传感器或霍尔传感器,齿轮传感器或霍尔传感器指向飞轮的方向,与所述霍尔传感器相对的飞轮位置安设有磁铁。
优选地,所述轮毂电机外壳内设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通过定子支架设于轮毂电机主轴上,所述轮毂电机外壳安设扭力传感器的一端旋转安设于定子支架上或者主轴上,所述轮毂电机外壳的另一端与轮毂电机主轴旋转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子与轮毂电机主轴旋转连接,所述转子至少有一部分设于定子的内圈中,所述转子通过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与轮毂电机的壳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定子支架上设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源发射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电路板包括电源接收模块、信号发射模块和力矩信号放大模块,信号发射模块和力矩信号放大模块连接,所述力矩信号放大模块与应变片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路板同轴相邻并通过无线供电和无线通讯传输信号。
一种自行车的后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电机轮毂结构,所述轮毂电机外壳两侧周缘均匀的设有辐条孔,其中一侧周缘的辐条孔包括两个卡位部,所述卡位部内分别卡接有辐条,卡接于卡位部内的辐条与后轮的钢圈采用直拉式交叉编织连接,卡接在同一辐条孔内两个卡位部上的辐条端头之间在轮毂电机主轴方向上相互间隔,未卡接于同一辐条孔内两个卡位部上的辐条与后轮的钢圈采用直拉式直编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扭力传感器设置于飞轮座上,结构简单精巧,安装方便,即使出现故障检修方便。
2)设有过载保护装置,防止弹性应变梁受力过大造成不可恢复的变形,延长弹性梁的使用寿命,并且保证了应变片测量形变的精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后轮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后轮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结构中电机轮毂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机轮毂结构优选实施例扭力传感器在未过载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轮毂结构优选实施例扭力传感器在过载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后轮优选实施例辐条直拉式直编的正面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后轮优选实施例辐条直拉式交叉编织的正面示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后轮辐条直拉式交叉编织现有技术的侧面示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后轮辐条直拉式交叉编织现有技术的正面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一哥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一哥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88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