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电磁干扰EMI电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8536.1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8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杨辉;王雷;高美萍;杨洲;高智勇;苏晓华;盛厚丁;邓德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赛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洪涛 |
地址: | 344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干扰 emi 电路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抗电磁干扰EMI电路板。
背景技术
诸如电脑以及移动电话之类的电子设备不断增加,科学、医疗、工业机器、机动运输设备点火装置对那些工作在其附近的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EMI)已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目前,解决(降低)电磁污染或提高电子设备抗拒电磁污染能力的有效办法是采用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在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抗电磁干扰EMI的电路设计如图1,在图1中,C1、C2和C4、C5及Lc用于滤除共模噪声,C3和C6用于滤除差模噪声。输出端一般接一电解电容,负载电流大时还需接高频电容,用于消除负载端对输入的噪声干扰。在该电路设计中,全部的金属线路印刷在电路板的同一层上,金属线路之间会出现相互的电磁干扰,因此,该电路运用在触控显示军规领域,仍无法完全实现抗EMI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抗电磁干扰EMI电路存在的无法完全实现抗EMI功效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电磁干扰EMI电路板,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电路板具体包括有PCB电路板基板、模拟地电路以及数字地电路,所述PCB电路板基板包括有多个基板单元,全部的所述基板单元罗列设置并形成层叠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基板单元之间形成有用于设置电路的印刷空间,所述模拟地电路设置于所述印刷空间内、并通过线路印刷工艺设置于所述基板单元上,所述数字地电路设置于所述印刷空间内、并通过线路印刷工艺设置于所述基板单元上,所述模拟地电路与所述数字地电路设置在相异的所述印刷空间内。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触摸屏组件,所述触摸屏组件包括有触摸面板,于所述触摸面板上设置有触控区以及黑屏区,于所述黑屏区设置有多个接地电容。
优选地,所述接地电容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接地电容平行且等间隔设置。
(三)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为了提高产品的抗干扰性能,一方面在完成PCB印制电路板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数字地电路与模拟地电路之间的干扰,以及对于芯片本身封装的情况,要避免PCB板中走线之间的电磁干扰。在电路板中,模拟地电路和数字地电路各占一层。由于现有技术中,电路板上设置的电子元件以及金属线路同设置在电路板同层平面内,两个导体相互靠近就会产生电容或者磁场,近而产生电磁干扰。本实用新型将模拟地电路与数字地电路设置在电路板的不同平面内,同时对有可能造成相互干扰的信号线要采取走不同层的排版方法,这样可以减少信号线之间的电磁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典型的抗电磁干扰EMI的电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中抗电磁干扰EMI电路板的结构示意简图;
在图2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模拟地电路1、数字地电路2、基板单元3、触控区4、黑屏区5、接地电容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中抗电磁干扰EMI电路板的结构示意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赛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赛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85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珠宝首饰架(Y‑1065)
- 下一篇:包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