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智能窗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8521.5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0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杨辉;王雷;高美萍;杨洲;高智勇;苏晓华;盛厚丁;邓德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赛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洪涛 |
地址: | 344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智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智能窗膜。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物联网技术重要应用之一的智能家居备受瞩目。从空调、洗衣机、电冰箱到照明系统,原本“冷冰冰”或“静悄悄”的家居设备向着更加智能和人性化方向发展,而窗户、窗帘等原本简单传统的家装配件也纷纷涉足智能家居领域。针对窗户的智能化的一个方面,则是对于窗户透光程度的智能控制,目前市面上已经有这种类型的新型电子控光产品,可通过控制电流改变膜的透明度,进而调整窗户或者玻璃是否透光。但是这类产品的交互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交互性好的能够控制窗户或者玻璃是否透光的窗户贴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窗膜,包括:窗膜主体和控制驱动板;
窗膜主体包括两层透明的导电膜,两层导电膜中间灌有液晶并通过透明粘合剂贴合;
两层导电膜的导电面设有不同方向的电容矩阵分布;
控制驱动板与所述窗膜主体电连接。
其中,导电膜为ITO导电膜。
其中,两层所述ITO导电膜的ITO导电面设有不同方向的矩阵图形。
其中,所述控制驱动板,用于驱动所述ITO导电膜和所述液晶。
其中,所述控制驱动板,用于感应所述窗膜主体受到外部压力下的电容变化,并根据所述电容变化控制液晶在透光和不透光两种状态下的切换。
其中,所述控制驱动板,还用于控制所述液晶显示多种画面。
其中,所述透明粘合剂为液态水胶。
其中,所述窗膜主体厚度为0.35-0.45毫米。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智能窗膜,两层导电膜中间灌有液晶且两层导电膜的导电面设有不同方向的电容矩阵分布;液晶的物理特性,当通电时导通,排列变的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而本实用新型是将两层导电膜的导电面制作成不同方向的矩阵,即使增加电场后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只有在人体或者导体去触摸时候,给它施加一个电容,便可以控制智能膜的变化,实现液晶由雾态向透明态转化,即通过人体对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窗户膜的轻触就可实现窗户的透光度设置,交互性好,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窗户膜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上层ITO矩阵图形;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下层ITO矩阵图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窗膜。参见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窗膜主体和控制驱动板103。
窗膜主体包括两层透明的导电膜101,两层所述导电膜101中间灌有液晶102并通过透明粘合剂贴合。
两层导电膜101的导电面设有不同方向的电容矩阵分布。
控制驱动板103与窗膜主体电连接。
优选地,导电膜为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导电膜。两层ITO导电膜的ITO导电面设有不同方向的矩阵图形。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3所示,上层ITO导电面的矩阵图形如图2中所示,下层ITO导电面的矩阵图形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赛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赛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8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